胆囊方面的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最常见的就是胆囊息肉和胆囊炎,而之所以胆囊会受到伤害,都是因为患者经常不吃早餐的原因造成的,所以一日三餐对我们来说非常的关键,特别是早上的,这一顿饭,一定要多吃一些并吃一些好的,那么如果胆囊多发息肉病变了该怎么办呢?
胆囊息肉常见症状:
胆囊息肉60%的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其隐蔽性较强,不被人们发现,只有在B超体检时才发现,部分患者偶伴有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腹胀、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厌油、消化不良等症状,极少数患者伴有发热、黄疸,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区压痛,较明显,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并有8-15%患者癌变。根据现代流行病学的最新统计结果,家族成员中亲代患有胆囊息肉病其子代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的1—2倍,由此说明此病还是有一定的遗传倾象。
胆囊息肉在临床表现上分为有症状型约为60%和无症状型约为40%,症状的有无与胆囊息肉本身性质的好坏无关,而无症状型息肉的癌变有时往往高于有症状型,常常容易癌变。我们对胆囊息肉病还是尽可能的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为好!
根据300例胆囊息肉手术后跟踪调查表明,其中术后3年其中有10%的患者在胆总管又形成息肉,5年后的占20%,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未能把致息因素全部消除。手术仅是将本病的病灶去除,而不是从根本上对因治疗,所以胆囊摘除后,仍有胆总管息肉发生。
胆囊息肉患者日常生活注意问题
①定期通过B超对胆囊息肉进行动态观察,3-4个月检查一次,检查时一定要选择医疗设备较好,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检查。
②日常生活中,不要饮酒,忌食肥甘厚腻性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海鲜、无鳞鱼等)
③饮食生活要规律,避免过于劳累、情绪不易波动太大,以免植物功能紊乱影响胆囊正常收缩的调控,造成胆汁长时间留滞在胆囊内时间过长。
胆囊息肉是胆囊的良性肿瘤,一般不发生癌变。通常情况下,胆囊息肉生长缓慢.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即使可有消化道症状.—般仅做对症处理,临床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当胆囊息肉发生下列变化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①直径大于l厘米以上的单发息肉;
②年龄大于60岁且症状明显者;
③合并胆囊炎、胆石症;
④B超随访有短期内明显增大或有息肉周围粘膜浸润。
胆囊息肉进行手术治疗时应注意两方面的事项:
①手术切除时应做冷冻切片,若证实为胆囊痛则应将胆囊三角组织、肝门淋巴结以及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切除。
②应做B超随访,注意肿瘤复发情况。
总之,胆囊息肉要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要做好B超的随访。
胆囊息肉常见症状:
胆囊息肉60%的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其隐蔽性较强,不被人们发现,只有在B超体检时才发现,部分患者偶伴有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腹胀、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厌油、消化不良等症状,极少数患者伴有发热、黄疸,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区压痛,较明显,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并有8-15%患者癌变。根据现代流行病学的最新统计结果,家族成员中亲代患有胆囊息肉病其子代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的1—2倍,由此说明此病还是有一定的遗传倾象。
胆囊息肉在临床表现上分为有症状型约为60%和无症状型约为40%,症状的有无与胆囊息肉本身性质的好坏无关,而无症状型息肉的癌变有时往往高于有症状型,常常容易癌变。我们对胆囊息肉病还是尽可能的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为好!
根据300例胆囊息肉手术后跟踪调查表明,其中术后3年其中有10%的患者在胆总管又形成息肉,5年后的占20%,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未能把致息因素全部消除。手术仅是将本病的病灶去除,而不是从根本上对因治疗,所以胆囊摘除后,仍有胆总管息肉发生。
胆囊息肉患者日常生活注意问题
①定期通过B超对胆囊息肉进行动态观察,3-4个月检查一次,检查时一定要选择医疗设备较好,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检查。
②日常生活中,不要饮酒,忌食肥甘厚腻性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海鲜、无鳞鱼等)
③饮食生活要规律,避免过于劳累、情绪不易波动太大,以免植物功能紊乱影响胆囊正常收缩的调控,造成胆汁长时间留滞在胆囊内时间过长。
胆囊息肉是胆囊的良性肿瘤,一般不发生癌变。通常情况下,胆囊息肉生长缓慢.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即使可有消化道症状.—般仅做对症处理,临床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当胆囊息肉发生下列变化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①直径大于l厘米以上的单发息肉;
②年龄大于60岁且症状明显者;
③合并胆囊炎、胆石症;
④B超随访有短期内明显增大或有息肉周围粘膜浸润。
胆囊息肉进行手术治疗时应注意两方面的事项:
①手术切除时应做冷冻切片,若证实为胆囊痛则应将胆囊三角组织、肝门淋巴结以及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切除。
②应做B超随访,注意肿瘤复发情况。
总之,胆囊息肉要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要做好B超的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