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红斑,是口腔黏膜上出现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的一种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较少见,属于癌前病变,预后不良,多见于中年男性,应与局部感染所致的炎性充血鉴别。
临床表现:
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为其特点,临床上分为均质性红斑、间杂型红斑、颗粒型红斑三种类型。
1.均质性红斑
鲜红色,表面光滑柔软,无颗粒,平伏或微隆起,边缘清楚,直径一般小于2cm,红斑区内也可包含外观正常的黏膜。
2.间杂型红斑
在红斑的基础上散在白色斑点,红白间杂,类似扁平苔藓。
3.颗粒型红斑
在红斑的基础上或外周散在红色的斑点,稍高于黏膜表面,有颗粒样微小的结节似桑葚状或似颗粒肉芽状表面,这一型往往是原位癌或早期鳞癌。
一、药物治疗:
1.治疗上皮增生药物维甲酸及其衍生物、β-胡萝卜素、博来霉素,环氧合酶-2抑制剂和大豆提取物抑制剂等。
2.活血化瘀药物如灯盏细辛等。
3.扶正祛邪药物如绞股蓝、山豆根等。
二、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为其特点,临床上分为均质性红斑、间杂型红斑、颗粒型红斑三种类型。
1.均质性红斑
鲜红色,表面光滑柔软,无颗粒,平伏或微隆起,边缘清楚,直径一般小于2cm,红斑区内也可包含外观正常的黏膜。
2.间杂型红斑
在红斑的基础上散在白色斑点,红白间杂,类似扁平苔藓。
3.颗粒型红斑
在红斑的基础上或外周散在红色的斑点,稍高于黏膜表面,有颗粒样微小的结节似桑葚状或似颗粒肉芽状表面,这一型往往是原位癌或早期鳞癌。
一、药物治疗:
1.治疗上皮增生药物维甲酸及其衍生物、β-胡萝卜素、博来霉素,环氧合酶-2抑制剂和大豆提取物抑制剂等。
2.活血化瘀药物如灯盏细辛等。
3.扶正祛邪药物如绞股蓝、山豆根等。
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