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胖人出现高血糖和糖尿病的概率是比较高的,但也并非所有的肥胖者都存在着血糖高的毛病,甚至有一些肥胖者,还存在着低血糖的健康问题。一般而言,低血糖的致病因有很多种,比如药物影响、肾衰竭、营养不良或者是生长激素缺乏等,都比较容易导致人们出现低血糖的问题。
一、产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反复发生空腹低血糖症提示有器质性疾病;餐后引起的反应性低血糖症,多见于功能性疾病。
1.空腹低血糖症
(1)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常见的有胰岛素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
(2)药物性:如注射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水杨酸、饮酒等。
(3)重症疾病:如肝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营养不良等。
(4)胰岛素拮抗激素缺乏: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缺乏。
(5)胰外肿瘤。
2.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
(1)糖类代谢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特发性反应性低血糖症。
(3)滋养性低血糖症(包括倾倒综合征)。
(4)功能性低血糖症。
(5)2型糖尿病早期出现的进餐后期低血糖症。
二、临床表现
1、正常人血糖浓度波动于3.5~8mmolML之间。当血糖<3.5mmol时就诊断为低血糖。
2、初起表现为出冷汗、心慌、心动过速、四肢震颤、身困乏力。
3、进一步发展则有嗜睡、注意力减退、意识模糊、视力下降、动作协调性障碍等,此时患者尚能服糖自救。
4、如发展为重度低血糖则会出现昏迷、肢体僵直性痉挛、眼球斜视、感觉迟钝症,或有精神病样发作,昏迷加重则出现肌肉迟缓、呼吸浅慢、心动过缓、感觉丧失、瞳孔缩小、血压下降等症。
三、自救方法
低血糖发生后,自救非常重要。患者自我感觉对早期发现低血糖较为敏感,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记住这条口诀:心慌气短出冷汗,乏力迷糊想吃饭。一旦这6个症状中同时出现3个以上,可能已发生低血糖。此时宜立即嚼服3块水果糖,一般15分钟后症状可缓解,如超过15分钟还不缓解者可再嚼服3块水果糖,同时向医生求助。
一、产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反复发生空腹低血糖症提示有器质性疾病;餐后引起的反应性低血糖症,多见于功能性疾病。
1.空腹低血糖症
(1)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常见的有胰岛素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
(2)药物性:如注射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水杨酸、饮酒等。
(3)重症疾病:如肝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营养不良等。
(4)胰岛素拮抗激素缺乏: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缺乏。
(5)胰外肿瘤。
2.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
(1)糖类代谢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特发性反应性低血糖症。
(3)滋养性低血糖症(包括倾倒综合征)。
(4)功能性低血糖症。
(5)2型糖尿病早期出现的进餐后期低血糖症。
二、临床表现
1、正常人血糖浓度波动于3.5~8mmolML之间。当血糖<3.5mmol时就诊断为低血糖。
2、初起表现为出冷汗、心慌、心动过速、四肢震颤、身困乏力。
3、进一步发展则有嗜睡、注意力减退、意识模糊、视力下降、动作协调性障碍等,此时患者尚能服糖自救。
4、如发展为重度低血糖则会出现昏迷、肢体僵直性痉挛、眼球斜视、感觉迟钝症,或有精神病样发作,昏迷加重则出现肌肉迟缓、呼吸浅慢、心动过缓、感觉丧失、瞳孔缩小、血压下降等症。
三、自救方法
低血糖发生后,自救非常重要。患者自我感觉对早期发现低血糖较为敏感,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记住这条口诀:心慌气短出冷汗,乏力迷糊想吃饭。一旦这6个症状中同时出现3个以上,可能已发生低血糖。此时宜立即嚼服3块水果糖,一般15分钟后症状可缓解,如超过15分钟还不缓解者可再嚼服3块水果糖,同时向医生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