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这种疾病是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健康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就需要尤其的注意,那么在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就要在第一时间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可以采用一些药物方面的治疗,这样的话就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表现,使得患者的症状不会再次复发。
1.药物治疗
(1)静脉溶栓治疗:公认的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是发病4.5小时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0.9mg/kg体重,最大剂量90mg)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治疗开始越早,临床结局越好;静脉溶栓患者应收入卒中单元监护;溶栓治疗严重出血的风险大约6%左右。
(2)动脉溶栓治疗:针对颅内主要供血动脉的闭塞(颅内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神经功能缺损严重(NIHSS评分≥10分)、症状出现小于6小时、未能进行静脉溶栓的卒中患者进行动脉rtPA溶栓治疗可能有益,但是不能妨碍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治疗。
(3)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不能溶栓的患者,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指南推荐使用阿司匹林。近期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不建议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但有特定指征(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或近期支架植入术)者例外;治疗应持续到事件发生后9个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仍发生卒中的患者,建议重新评价其病理生理学和危险因素。阿司匹林初始剂量为300mg,维持量50~300mg/d,大剂量(>150mg/d)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增加。胃部疾病患者应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4)扩容治疗:血流动力学性机制所致脑梗死应停用降压药物及血管扩张剂,必要时给予扩容治疗,病情稳定后需考虑血管内治疗或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以解除血管狭窄。
(5)神经保护剂的应用:神经保护治疗针对的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级联反应的各个环节。但目前为止没有公然有效的神经保护剂,联合溶栓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具有一定的前景。
2.介入和手术治疗
(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介入术:TIA和卒中发作后,如果发现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可以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术(CAS)治疗。首先,应该根据北美NASCET标准确定动脉狭窄的程度,然后根据不同的狭窄程度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干预方法。
(2)机械性碎栓或取栓治疗:美国FDA已经批准使用MERCI取栓实现颅内动脉的再通,但该方法的临床效果需进一步验证。机械血栓消融技术可增加血管的再通,但均因研究规模的限制,目前尚未推荐作为常规治疗。
3.综合治疗
(1)体位和运动:大多数患者发病后需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要尽早开始活动。
(2)营养和补液: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吞水试验了解吞咽功能。多数患者最初需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如有必要,应置入鼻胃管或经鼻十二指肠管,以提供营养及药物。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置管常用于需要长时间通过管道进行喂养的患者。
1.药物治疗
(1)静脉溶栓治疗:公认的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是发病4.5小时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0.9mg/kg体重,最大剂量90mg)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治疗开始越早,临床结局越好;静脉溶栓患者应收入卒中单元监护;溶栓治疗严重出血的风险大约6%左右。
(2)动脉溶栓治疗:针对颅内主要供血动脉的闭塞(颅内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神经功能缺损严重(NIHSS评分≥10分)、症状出现小于6小时、未能进行静脉溶栓的卒中患者进行动脉rtPA溶栓治疗可能有益,但是不能妨碍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治疗。
(3)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不能溶栓的患者,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指南推荐使用阿司匹林。近期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不建议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但有特定指征(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或近期支架植入术)者例外;治疗应持续到事件发生后9个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仍发生卒中的患者,建议重新评价其病理生理学和危险因素。阿司匹林初始剂量为300mg,维持量50~300mg/d,大剂量(>150mg/d)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增加。胃部疾病患者应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4)扩容治疗:血流动力学性机制所致脑梗死应停用降压药物及血管扩张剂,必要时给予扩容治疗,病情稳定后需考虑血管内治疗或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以解除血管狭窄。
(5)神经保护剂的应用:神经保护治疗针对的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级联反应的各个环节。但目前为止没有公然有效的神经保护剂,联合溶栓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具有一定的前景。
2.介入和手术治疗
(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介入术:TIA和卒中发作后,如果发现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可以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术(CAS)治疗。首先,应该根据北美NASCET标准确定动脉狭窄的程度,然后根据不同的狭窄程度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干预方法。
(2)机械性碎栓或取栓治疗:美国FDA已经批准使用MERCI取栓实现颅内动脉的再通,但该方法的临床效果需进一步验证。机械血栓消融技术可增加血管的再通,但均因研究规模的限制,目前尚未推荐作为常规治疗。
3.综合治疗
(1)体位和运动:大多数患者发病后需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要尽早开始活动。
(2)营养和补液: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吞水试验了解吞咽功能。多数患者最初需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如有必要,应置入鼻胃管或经鼻十二指肠管,以提供营养及药物。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置管常用于需要长时间通过管道进行喂养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