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溶解症是一种急性疾病,有些人在健身房内进行锻炼,突然感觉自己身体无力,甚至会有尿血的情况。去年有几则新闻都是出自肌肉溶解症患者,所以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健身锻炼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体保养,不要刻意追求大强度,对身体造成损害。那么,肌肉溶解症能治好吗?
一、检查
1.血液检查
生化检查示血清肌酶及其他肌酶(肌酸激酶,转氨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等)增高;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升高,高钾、高磷,代谢性酸中毒;可伴血小板减少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血液系统异常;肌红蛋白血症。
2.尿液检查
肌红蛋白尿,尿常规:常有蛋白尿;尿沉渣:无红细胞或少量红细胞、颗粒管型,尿肌红蛋白升高,尿二羧基酸排泄。
3.肌肉检查
(1)骨99TcMDP显像受累肌肉高摄取。
(2)MRI检查受累肌肉肿胀且T1、T2相均为高信号。
(3)肌电图受累部位肌源性损伤。
4.心电图
重点检查高血钾对心肌的损害。
二、诊断
确诊:对于有明确病因,根据以上临床和实验室特点不难诊断。
1.高度怀疑
(1)有典型病史(包括可疑病因、肌肉表现及尿色改变);
(2)尿常规有“血”,但镜检无红细胞或少量红细胞;
(3)血清肌酶高于正常值5倍,通常肌酸激酶(CK)>10000U/L,乳酸脱氢酶等也升高,但无明显心脏疾病或同功酶也升高提示为骨骼肌来源。
2.确诊有赖于血或尿的肌红蛋白的测定
(1)免疫化学法最敏感。
(2)放免法正常水平:血肌红蛋白为3~80ng/ml,尿为3~20ng/ml。
(3)尿肌红蛋白浓度≥250ug/ml(对应于约100g肌肉损伤),则尿液颜色明显改变。
(4)部分病例血或尿中的肌红蛋白增多并不能被及时检测到,因为横纹肌溶解后肌红蛋白释放早,肾功能正常时清除快,即亚临床型横纹肌溶解。
三、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其他导致肌无力的疾病鉴别。如:非坏死性急性肌病、严重疾病性肌病、皮肌炎、周期性麻痹、格林巴综合征等疾病。
四、治疗
主要目的:保护肾功能。
1.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出入量的监测;
2.去除横纹肌溶解的诱因;避免加重横纹肌肌溶解的危险因素。
3.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①容量复苏;②碱化尿液;③应用抗氧化剂保护肾小管细胞;④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若已发生急性肾衰则可能需要肾替代治疗直至肾功能恢复。
4.其他并发症的治疗。
一、检查
1.血液检查
生化检查示血清肌酶及其他肌酶(肌酸激酶,转氨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等)增高;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升高,高钾、高磷,代谢性酸中毒;可伴血小板减少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血液系统异常;肌红蛋白血症。
2.尿液检查
肌红蛋白尿,尿常规:常有蛋白尿;尿沉渣:无红细胞或少量红细胞、颗粒管型,尿肌红蛋白升高,尿二羧基酸排泄。
3.肌肉检查
(1)骨99TcMDP显像受累肌肉高摄取。
(2)MRI检查受累肌肉肿胀且T1、T2相均为高信号。
(3)肌电图受累部位肌源性损伤。
4.心电图
重点检查高血钾对心肌的损害。
二、诊断
确诊:对于有明确病因,根据以上临床和实验室特点不难诊断。
1.高度怀疑
(1)有典型病史(包括可疑病因、肌肉表现及尿色改变);
(2)尿常规有“血”,但镜检无红细胞或少量红细胞;
(3)血清肌酶高于正常值5倍,通常肌酸激酶(CK)>10000U/L,乳酸脱氢酶等也升高,但无明显心脏疾病或同功酶也升高提示为骨骼肌来源。
2.确诊有赖于血或尿的肌红蛋白的测定
(1)免疫化学法最敏感。
(2)放免法正常水平:血肌红蛋白为3~80ng/ml,尿为3~20ng/ml。
(3)尿肌红蛋白浓度≥250ug/ml(对应于约100g肌肉损伤),则尿液颜色明显改变。
(4)部分病例血或尿中的肌红蛋白增多并不能被及时检测到,因为横纹肌溶解后肌红蛋白释放早,肾功能正常时清除快,即亚临床型横纹肌溶解。
三、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其他导致肌无力的疾病鉴别。如:非坏死性急性肌病、严重疾病性肌病、皮肌炎、周期性麻痹、格林巴综合征等疾病。
四、治疗
主要目的:保护肾功能。
1.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出入量的监测;
2.去除横纹肌溶解的诱因;避免加重横纹肌肌溶解的危险因素。
3.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①容量复苏;②碱化尿液;③应用抗氧化剂保护肾小管细胞;④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若已发生急性肾衰则可能需要肾替代治疗直至肾功能恢复。
4.其他并发症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