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附子不仅仅有很多的功效,毒素也是很高的,很多患者因为在盲目的使用了中药附子后出现中毒的现象,而且为了避免中毒,很多人经常会找寻一些真正应对中药附子的方法,这样既能保证中药附子是可以治疗我们疾病的,同样又能防止会出现毒素的问题。
附子附子有毒,中毒者屡见不鲜,但其有毒,中毒者屡见不鲜疗效卓著而应用极广,大剂量应用者也大有人在。如何避免中毒,我在教学中常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证准确
药证相应才能取效。若药不对证,只能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产生副作用。离开病人谈药物是毫无意义的。附子为大热之品,只能用于里寒证或阳虚证。倘若辨证不明,用于热证或虚热证,即便不中毒,也会对机体产生隐性的副作用。前贤明示:"有病病当之,无病体当之。"中药的副作用相对于西药而言,更可怕,很多是隐性的,而非显性的,很容易产生误解。这可能就是老百姓对于"中药无副作用"的一种错误的认识。
2.限量应用
用量尽可能符合药典的规定,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如果想用大剂量,也要从小剂量用起。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剂量。若无丰富的临床经验,无论是从医疗纠纷而言,还是对患者负责而言,还是遵循"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原则吧。听上去,很自私。但如果一旦中毒呢?况且有个老中医曾告诉我:治不好病不要紧,但千万别把人家治坏了。――也就是不要造成药源性疾病。听上去也满有道理的吧。
3.配伍解毒
教材中明确指出,合理配伍可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本人认为配伍生姜、干姜、甘草等,附子的毒性会大大降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参考:
附子在炮制时常常用到甘草、生姜,这一点中药炮制学中论述详明。
翻仲景之作,见四逆辈用药:四逆汤(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该方中既有甘草,也配伍了干姜,用量(1两=15g,附子一枚=15g)分析,不难看出,即甘草、干姜的量均不小于附子,况且附子在四逆方中多用生品。真武汤中用炮附子一枚,而用生姜三两,大大超出了附子的用量。
仲景用大青龙汤时恐发汗太过,方后注有明训,而含附子的方剂中却没有明确指出附子中毒的解救办法。这不难理解,仲景用附子没有中过毒,他没有看见中毒的情况,因为配伍做的好。象四逆汤方后注云:强人可大附子一枚(约20g),干姜亦加至三两,附子也没有先煎,况且是用生品。好象仲景用附子时不配伍干姜、生姜、甘草的方剂是没有的(没有仔细核对)。大胆猜测,当今附子中毒的大多数原因在于没有把好配伍这一关。
附子附子有毒,中毒者屡见不鲜,但其有毒,中毒者屡见不鲜疗效卓著而应用极广,大剂量应用者也大有人在。如何避免中毒,我在教学中常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证准确
药证相应才能取效。若药不对证,只能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产生副作用。离开病人谈药物是毫无意义的。附子为大热之品,只能用于里寒证或阳虚证。倘若辨证不明,用于热证或虚热证,即便不中毒,也会对机体产生隐性的副作用。前贤明示:"有病病当之,无病体当之。"中药的副作用相对于西药而言,更可怕,很多是隐性的,而非显性的,很容易产生误解。这可能就是老百姓对于"中药无副作用"的一种错误的认识。
2.限量应用
用量尽可能符合药典的规定,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如果想用大剂量,也要从小剂量用起。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剂量。若无丰富的临床经验,无论是从医疗纠纷而言,还是对患者负责而言,还是遵循"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原则吧。听上去,很自私。但如果一旦中毒呢?况且有个老中医曾告诉我:治不好病不要紧,但千万别把人家治坏了。――也就是不要造成药源性疾病。听上去也满有道理的吧。
3.配伍解毒
教材中明确指出,合理配伍可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本人认为配伍生姜、干姜、甘草等,附子的毒性会大大降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参考:
附子在炮制时常常用到甘草、生姜,这一点中药炮制学中论述详明。
翻仲景之作,见四逆辈用药:四逆汤(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该方中既有甘草,也配伍了干姜,用量(1两=15g,附子一枚=15g)分析,不难看出,即甘草、干姜的量均不小于附子,况且附子在四逆方中多用生品。真武汤中用炮附子一枚,而用生姜三两,大大超出了附子的用量。
仲景用大青龙汤时恐发汗太过,方后注有明训,而含附子的方剂中却没有明确指出附子中毒的解救办法。这不难理解,仲景用附子没有中过毒,他没有看见中毒的情况,因为配伍做的好。象四逆汤方后注云:强人可大附子一枚(约20g),干姜亦加至三两,附子也没有先煎,况且是用生品。好象仲景用附子时不配伍干姜、生姜、甘草的方剂是没有的(没有仔细核对)。大胆猜测,当今附子中毒的大多数原因在于没有把好配伍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