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湿热体质的朋友容易出现大肠上火的现象,这时候可以通过一定的中药来进行调理,比如说湿热片有清热燥湿,涩肠止痢的作用,对于腹痛和腹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补脾益肠丸有很好的促进脾吸健康的效果,在预防肠鸣和腹胀方面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我们来看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清大肠火的中药
1、湿热片
成份:大黄、苍术(泡)、羌活、制川乌、金银花、槐花(炒炭)、侧柏叶(炒炭)、赤石脂(制)、槟榔(炒)、苦杏仁。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显棕褐色;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涩肠止痢。用于腹痛、泄泻、血痢,属大肠湿热证。
2、补脾益肠丸
成份:黄芪、党参(米炒)、砂仁、白芍、当归(土炒)、白术(土炒)、肉桂;醋延胡索、荔枝核、炮姜、炙甘草、防风、木香、盐补骨脂、煅赤石脂。辅料为聚丙烯酸树脂Ⅱ、炼蜜、滑石粉、蓖麻油、乙醇、淀粉、药用炭、虫白蜡、单糖浆。
性状:本品为黑色的包衣水蜜丸;断面可见两层,外层为棕褐色至黑褐色,内层为黄棕色至红棕色;气香,味甘辛、微苦。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泄泻症,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肠鸣。
3、香连丸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主要:功效清热化湿,行气止痛。
适用病症: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大肠湿热可用这些药物外敷
1)苦参粉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敷脐。
2)栀子适量,研为细末,鸡蛋清调成膏,贴双足涌泉穴。
3)白矾、五味子、五倍子研为细末,用开水调成膏,贴神阙穴。
4)噤痢膏牙皂、细辛、葱6根(拭净泥土,勿洗),田螺2个,小麦曲。诸药混合,捣融如膏,贴于神阙穴,盖以纱布、绷带固定,药干另换。
5)热泻散黄连、滑石、广木香、吴茱萸,诸药混合粉碎为末,过筛,取药末,撤于2~8平方厘米胶布中间,分别贴于神阙、大肠俞,1日换1次。
6)大黄,或甘遂、大戟研为细末,用醋凋敷脐部固定。适用于疫毒痢腹胀者。
清大肠火的中药
1、湿热片
成份:大黄、苍术(泡)、羌活、制川乌、金银花、槐花(炒炭)、侧柏叶(炒炭)、赤石脂(制)、槟榔(炒)、苦杏仁。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显棕褐色;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涩肠止痢。用于腹痛、泄泻、血痢,属大肠湿热证。
2、补脾益肠丸
成份:黄芪、党参(米炒)、砂仁、白芍、当归(土炒)、白术(土炒)、肉桂;醋延胡索、荔枝核、炮姜、炙甘草、防风、木香、盐补骨脂、煅赤石脂。辅料为聚丙烯酸树脂Ⅱ、炼蜜、滑石粉、蓖麻油、乙醇、淀粉、药用炭、虫白蜡、单糖浆。
性状:本品为黑色的包衣水蜜丸;断面可见两层,外层为棕褐色至黑褐色,内层为黄棕色至红棕色;气香,味甘辛、微苦。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泄泻症,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肠鸣。
3、香连丸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主要:功效清热化湿,行气止痛。
适用病症: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大肠湿热可用这些药物外敷
1)苦参粉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敷脐。
2)栀子适量,研为细末,鸡蛋清调成膏,贴双足涌泉穴。
3)白矾、五味子、五倍子研为细末,用开水调成膏,贴神阙穴。
4)噤痢膏牙皂、细辛、葱6根(拭净泥土,勿洗),田螺2个,小麦曲。诸药混合,捣融如膏,贴于神阙穴,盖以纱布、绷带固定,药干另换。
5)热泻散黄连、滑石、广木香、吴茱萸,诸药混合粉碎为末,过筛,取药末,撤于2~8平方厘米胶布中间,分别贴于神阙、大肠俞,1日换1次。
6)大黄,或甘遂、大戟研为细末,用醋凋敷脐部固定。适用于疫毒痢腹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