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之后出现脑出血的现象,是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是需要及时住院治疗的,而且在治疗期间,一定要精心的护理,保持身体内的血压以及血糖在正常的范围内,饮食上尽量以清淡为主,这样对于脑出血是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的,那脑梗塞后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脑梗塞后出血的治疗
1.一般治疗原则
(1)轻型出血性脑梗死:无需特殊治疗,以脱水降颅内压、调节和控制血压、血糖,清除自由基,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为主。
(2)重型出血性脑梗死或大面积梗死合并中、重型出血性脑梗死,应按脑出血治疗,应使患者保持安静,积极脱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3)脑血肿较大者或以破入脑室系统者:应尽早行血肿引流术、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
(4)对于疑有或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应停用一切能诱发出血的药物,如抗凝剂、溶栓药、扩容剂、扩血管药、抗血小板聚集剂等。
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立足于中性治疗。由于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的脑栓塞,是引起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因此应积极寻找病因,以便对因治疗。至于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较为复杂,采取的措施要求更加积极稳妥,特别注意防止加剧病理损害的因素。因此,临床上诊断出血性脑梗死后,应依据个体化原则制定合理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由于部分患者是先有一种性质的病变,随后诱发另一种性质的病变,故积极治疗主要病变也是合理的。临床观察发现以出血为主且破入脑室的患者,多在发病后数天内死亡,有先呼吸后心跳停止的脑干功能衰竭,所以及早清除血肿,防治脑干功能衰竭是有益的。此外,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年龄较大,心脏功能不良,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心肾等代偿能力和下丘脑调节功能均较差,卧床时间长,用药量大,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时应保持内环境稳定,合理选择药物,积极治疗感染,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也是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
2.降低颅内压治疗
无论出血灶,还是缺血灶都会导致脑水肿,产生颅内压增高,因此积极脱水降颅压是出血性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措施。
(1)渗透性利尿药:
①20%甘露醇:依病情选用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注,每6~8小时1次。病变范围大者,常有病灶周围的脑水肿,同时甘露醇还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注意甘露醇的副作用,甘露醇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1000ml/d以下,对于老年患者或肾功能欠佳的患者,应控制在750ml/d以下,一般应用3~5天后应减少剂量,使用时间以7~10天为宜。多数学者认为,除用于抢救脑疝外,快速小剂量输入,即125ml可获得与一次大剂量输入类似的效果。由于出血性脑梗死以心源性脑栓塞多见,在应用甘露醇时,注意心功能情况。
②10%甘果糖(甘油果果糖):有高渗脱水的药理作用,还能使甘油代谢生成的能量得到利用,进入脑代谢过程,使局部代谢改善,而达到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增加脑血容量和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的作用。用量:一般为10%甘果糖(甘油果果糖)250~500ml,缓慢静滴。
(2)利尿性脱水剂:通过利尿作用,减轻脑水肿,对于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作用迅速、强效,常用呋塞米(速尿)20~40mg,肌注或缓慢静脉滴注,1~1.5h后视情况可重复给药。注意呋塞米(速尿)能抑制肾脏排泄庆大霉霉素、头孢菌素和地高辛,当与前两者合用时,会增加其肾脏和耳的毒性,在肾功能衰弱时,此相互作用更易发生。
(3)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相对缓慢,也不明显,但作用较持久,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减轻脑水肿、免疫抑制作用及抗休克作用。常用:地塞米松,10~15mg,加入葡萄糖液中或甘露醇中静滴,注意不良反应。
(4)人血白蛋白(白蛋白):增加血液的胶体渗透压,可间断给予,能提高胶体渗透压,有利于液体保留在血管腔内。注意使用时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同时注意应用剂量。
脑梗塞后出血的治疗
1.一般治疗原则
(1)轻型出血性脑梗死:无需特殊治疗,以脱水降颅内压、调节和控制血压、血糖,清除自由基,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为主。
(2)重型出血性脑梗死或大面积梗死合并中、重型出血性脑梗死,应按脑出血治疗,应使患者保持安静,积极脱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3)脑血肿较大者或以破入脑室系统者:应尽早行血肿引流术、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
(4)对于疑有或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应停用一切能诱发出血的药物,如抗凝剂、溶栓药、扩容剂、扩血管药、抗血小板聚集剂等。
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立足于中性治疗。由于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的脑栓塞,是引起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因此应积极寻找病因,以便对因治疗。至于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较为复杂,采取的措施要求更加积极稳妥,特别注意防止加剧病理损害的因素。因此,临床上诊断出血性脑梗死后,应依据个体化原则制定合理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由于部分患者是先有一种性质的病变,随后诱发另一种性质的病变,故积极治疗主要病变也是合理的。临床观察发现以出血为主且破入脑室的患者,多在发病后数天内死亡,有先呼吸后心跳停止的脑干功能衰竭,所以及早清除血肿,防治脑干功能衰竭是有益的。此外,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年龄较大,心脏功能不良,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心肾等代偿能力和下丘脑调节功能均较差,卧床时间长,用药量大,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时应保持内环境稳定,合理选择药物,积极治疗感染,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也是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
2.降低颅内压治疗
无论出血灶,还是缺血灶都会导致脑水肿,产生颅内压增高,因此积极脱水降颅压是出血性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措施。
(1)渗透性利尿药:
①20%甘露醇:依病情选用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注,每6~8小时1次。病变范围大者,常有病灶周围的脑水肿,同时甘露醇还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注意甘露醇的副作用,甘露醇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1000ml/d以下,对于老年患者或肾功能欠佳的患者,应控制在750ml/d以下,一般应用3~5天后应减少剂量,使用时间以7~10天为宜。多数学者认为,除用于抢救脑疝外,快速小剂量输入,即125ml可获得与一次大剂量输入类似的效果。由于出血性脑梗死以心源性脑栓塞多见,在应用甘露醇时,注意心功能情况。
②10%甘果糖(甘油果果糖):有高渗脱水的药理作用,还能使甘油代谢生成的能量得到利用,进入脑代谢过程,使局部代谢改善,而达到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增加脑血容量和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的作用。用量:一般为10%甘果糖(甘油果果糖)250~500ml,缓慢静滴。
(2)利尿性脱水剂:通过利尿作用,减轻脑水肿,对于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作用迅速、强效,常用呋塞米(速尿)20~40mg,肌注或缓慢静脉滴注,1~1.5h后视情况可重复给药。注意呋塞米(速尿)能抑制肾脏排泄庆大霉霉素、头孢菌素和地高辛,当与前两者合用时,会增加其肾脏和耳的毒性,在肾功能衰弱时,此相互作用更易发生。
(3)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相对缓慢,也不明显,但作用较持久,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减轻脑水肿、免疫抑制作用及抗休克作用。常用:地塞米松,10~15mg,加入葡萄糖液中或甘露醇中静滴,注意不良反应。
(4)人血白蛋白(白蛋白):增加血液的胶体渗透压,可间断给予,能提高胶体渗透压,有利于液体保留在血管腔内。注意使用时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同时注意应用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