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是在中医中比较常用到的一个概念,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体质的。而湿热体质也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比如说如果长期属于湿热体质的话,那么久很容易出现湿疹这样的问题。在调理湿热体质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方药。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湿热体质的调理方法!
1.脾胃湿热证
证候: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治则:清热化湿。主方:藿朴夏苓汤。方药:藿香、厚朴、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或用王氏连朴饮。方药:厚朴、姜汁川连、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
2.肝胆湿热证
证候: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治则:清热利湿。主方:龙胆泻肝汤。方药:龙胆草、柴胡、栀子、大黄、黄芩等。
3.大肠湿热证
证候: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治则:清热利湿、行气导滞。主方:白头翁汤。方药: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藿香等。
4.膀胱湿热证
证候: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黄赤短少,小腹胀闷,或伴有发热腰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数。治则:清热利湿。主方:八正散。方药:金钱草、车前子、木通、淡竹叶、大黄、益母草、泽泻、茯苓、扁蓄、石苇等。
5.湿热痹证
证候:骨节及肢体烦疼、或关节红肿疼痛,或寒战身热、面目萎黄、口干不欲饮、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或滑数。治则:清热宣痹。主方:白虎加术汤。方药:苍术、石膏、知母、粳米等。
1.脾胃湿热证
证候: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治则:清热化湿。主方:藿朴夏苓汤。方药:藿香、厚朴、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或用王氏连朴饮。方药:厚朴、姜汁川连、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
2.肝胆湿热证
证候: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治则:清热利湿。主方:龙胆泻肝汤。方药:龙胆草、柴胡、栀子、大黄、黄芩等。
3.大肠湿热证
证候: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治则:清热利湿、行气导滞。主方:白头翁汤。方药: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藿香等。
4.膀胱湿热证
证候: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黄赤短少,小腹胀闷,或伴有发热腰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数。治则:清热利湿。主方:八正散。方药:金钱草、车前子、木通、淡竹叶、大黄、益母草、泽泻、茯苓、扁蓄、石苇等。
5.湿热痹证
证候:骨节及肢体烦疼、或关节红肿疼痛,或寒战身热、面目萎黄、口干不欲饮、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或滑数。治则:清热宣痹。主方:白虎加术汤。方药:苍术、石膏、知母、粳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