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新生儿了生后发现黄疸迟迟不退,经检查是一种母乳性黄疸的情况,但是为什么会有母乳性黄疸_什么叫母乳性黄胆呢?也就是指因母乳喂养而导致的黄疸情况,但这种黄疸出现时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明显的不适,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对母乳还没有完全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消失。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以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到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病因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现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类。前者发生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近,认为主要与母乳喂养不当,摄入不足有关;晚发性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常发生于生后1~2周,可持续至8~12周。一般认为,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经过检测确认),活性高。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即出现母乳性黄疸。
临床表现
生后母乳喂养无其他原因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胆红素常可达256.5~342μmol/L(15~20mg/dl),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佳、生长发育正常。黄疸可持续3周~3个月。
检查
血生化检查:血清胆红素大多数<257μmol/L(15mg/dl),也可>342μmol/L(20mg/dl),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肝功检查正常,HBsAg阴性。
诊断
1.病史根据黄疸出现时间,单纯母乳喂养史,生长发育良好,无其他任何异常临床表现。
2.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其他检查均正常。
3.诊断性停母乳喂养由于新生儿黄疸原因十分复杂,要排除所有的病因十分困难,对一般情况良好,高度怀疑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临床上常予停止哺乳喂养后观察,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即可诊断。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以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到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病因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现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类。前者发生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近,认为主要与母乳喂养不当,摄入不足有关;晚发性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常发生于生后1~2周,可持续至8~12周。一般认为,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经过检测确认),活性高。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即出现母乳性黄疸。
临床表现
生后母乳喂养无其他原因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胆红素常可达256.5~342μmol/L(15~20mg/dl),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佳、生长发育正常。黄疸可持续3周~3个月。
检查
血生化检查:血清胆红素大多数<257μmol/L(15mg/dl),也可>342μmol/L(20mg/dl),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肝功检查正常,HBsAg阴性。
诊断
1.病史根据黄疸出现时间,单纯母乳喂养史,生长发育良好,无其他任何异常临床表现。
2.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其他检查均正常。
3.诊断性停母乳喂养由于新生儿黄疸原因十分复杂,要排除所有的病因十分困难,对一般情况良好,高度怀疑为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临床上常予停止哺乳喂养后观察,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即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