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是人体中众多神经中的一种,也是一种比较容易出现疼痛问题的部位。而三叉神经痛是会给人的健康状况以及精神状态带来一定的影响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正常工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三叉神经痛的常见治疗方法!
一、药物疗法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48h后即有镇痛效果。
2.苯妥英钠(sodiumphenytoin)别名大伦丁(D1antinSodium、Phen—to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
二、中药治疗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多数三叉神经痛患者,经服用中药后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使疼痛发作停止或减轻。患者的脑部神经一定是受过“重寒”的侵袭。外因可有风、寒、湿、热等外邪,尤其以“风邪”为主,内因有血虚、肝阳、淤血、肾虚等病因而致发病。
中药经典医理秉承中华悠久的医学理论《素问》述:“肝主身之筋膜,肝血充盈,筋脉得以濡养,否则致虚风内动,致筋脉拘急。”本病多发于年龄大,平均岁数为59.3岁,而且患者体质弱,气血虚损,血虚生风,血虚气滞,经络阻困而发病。由此推测改善了神经的微循环,达到镇痛作用。
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学“头风”或“偏头痛”范畴。内经云:“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可见剧烈头痛”。张氏医通中说:“偏头痛者,其人平素有湿痰,加以风袭之,而郁久为火总属少阳厥阴经”。
三、针灸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3、利用蜜蜂针刺疗法: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收到良好效果。
一、药物疗法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48h后即有镇痛效果。
2.苯妥英钠(sodiumphenytoin)别名大伦丁(D1antinSodium、Phen—to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
二、中药治疗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多数三叉神经痛患者,经服用中药后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使疼痛发作停止或减轻。患者的脑部神经一定是受过“重寒”的侵袭。外因可有风、寒、湿、热等外邪,尤其以“风邪”为主,内因有血虚、肝阳、淤血、肾虚等病因而致发病。
中药经典医理秉承中华悠久的医学理论《素问》述:“肝主身之筋膜,肝血充盈,筋脉得以濡养,否则致虚风内动,致筋脉拘急。”本病多发于年龄大,平均岁数为59.3岁,而且患者体质弱,气血虚损,血虚生风,血虚气滞,经络阻困而发病。由此推测改善了神经的微循环,达到镇痛作用。
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学“头风”或“偏头痛”范畴。内经云:“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可见剧烈头痛”。张氏医通中说:“偏头痛者,其人平素有湿痰,加以风袭之,而郁久为火总属少阳厥阴经”。
三、针灸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3、利用蜜蜂针刺疗法: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