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浮肿的原因大部分人都不是那么清楚的,其实这种情况集中是会发生在换季和天气比较干燥的时候,这个时候患者就会出现胃火旺盛的现象发生,所以说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嘴唇上面有些红肿的,甚至是还会有灼烧感,这种情况下就要去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来进行缓解和调理的。
一、病因病机
1、胃火口唇红肿
足阳明胃经环唇绕口,胃热循经上扰则致口唇红肿,热甚化火者,上下口唇弥漫红肿,灼热疼痛。
2、痰火口唇红肿
胃中积热不解,不能游溢精气,津液化生痰浊,随胃热上行,留注于唇则致唇肿。
3、脾阴虚口唇红肿
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虚不化精微,唇失所养,则干裂,阴火乘之则红肿灼热疼痛。
二、分型论治
1、胃火口唇红肿
临床表现:口唇色红渐肿,口唇发热并有灼热感、大便秘结、口渴欲冷饮,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
治法:清胃泻火。
方药:清胃散。黄连、当归、生地、丹皮、升麻。
2、痰火口唇红肿
临床表现:唇上初结似豆,渐大如蚕茧,坚硬疼痛,妨碍饮食,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胃火,化痰浊。
方药:清胃散合二陈汤。黄连、当归、生地、丹皮、升麻、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
3、脾阴虚口唇红肿
临床表现:口唇色红作肿,痛如火烧,甚有口唇干裂,饥而不欲食,大便干燥,心烦,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脾润燥,养血清热。
方药:资生丸。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薏苡仁、莲子、芡实、甘草、陈皮、麦芽、神曲、白豆蔻、桔梗、藿香、黄连、砂仁、扁豆、山楂、泽泻。
三、其他疗法
主穴:人中、地仓、承浆。
配穴:肝气郁结加行间、太冲;肺经热盛加尺泽、列缺;脾虚湿盛加脾俞、阴陵泉、三阴交。
操作:诸穴均按常规操作。人中向鼻方向斜刺0.3-0.5寸,地仓向颊车方向透刺,承浆向舌部斜刺0.5-0.8寸。行间、太冲针用泻法;尺泽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脾俞、阴陵泉针用补法。背俞穴位不宜深刺,以浅刺或针尖朝向脊柱方向斜刺,以免伤及内脏。
一、病因病机
1、胃火口唇红肿
足阳明胃经环唇绕口,胃热循经上扰则致口唇红肿,热甚化火者,上下口唇弥漫红肿,灼热疼痛。
2、痰火口唇红肿
胃中积热不解,不能游溢精气,津液化生痰浊,随胃热上行,留注于唇则致唇肿。
3、脾阴虚口唇红肿
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虚不化精微,唇失所养,则干裂,阴火乘之则红肿灼热疼痛。
二、分型论治
1、胃火口唇红肿
临床表现:口唇色红渐肿,口唇发热并有灼热感、大便秘结、口渴欲冷饮,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
治法:清胃泻火。
方药:清胃散。黄连、当归、生地、丹皮、升麻。
2、痰火口唇红肿
临床表现:唇上初结似豆,渐大如蚕茧,坚硬疼痛,妨碍饮食,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胃火,化痰浊。
方药:清胃散合二陈汤。黄连、当归、生地、丹皮、升麻、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
3、脾阴虚口唇红肿
临床表现:口唇色红作肿,痛如火烧,甚有口唇干裂,饥而不欲食,大便干燥,心烦,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脾润燥,养血清热。
方药:资生丸。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薏苡仁、莲子、芡实、甘草、陈皮、麦芽、神曲、白豆蔻、桔梗、藿香、黄连、砂仁、扁豆、山楂、泽泻。
三、其他疗法
主穴:人中、地仓、承浆。
配穴:肝气郁结加行间、太冲;肺经热盛加尺泽、列缺;脾虚湿盛加脾俞、阴陵泉、三阴交。
操作:诸穴均按常规操作。人中向鼻方向斜刺0.3-0.5寸,地仓向颊车方向透刺,承浆向舌部斜刺0.5-0.8寸。行间、太冲针用泻法;尺泽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脾俞、阴陵泉针用补法。背俞穴位不宜深刺,以浅刺或针尖朝向脊柱方向斜刺,以免伤及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