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根据它的发病特性可以分为慢性和急性,但是如何来诊断这两者是有医学依据的。判断胰腺炎是急性主要是从它的病情发展过程、症状、患者体型上的特征或是胰腺激素分泌的多少来作为依据,同时检查血尿和淀粉酶的含量高低也是一个检验标准,但是在胰腺发病时不会有明显得上升,因此并不是常用的标准。
主要依据
1)病情发展过程:可有以下3类:仅有过急性发作史,以后未再复发,但炎症持续存在;有过反复急性发作,但每次发作后并未完全痊愈,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不同;有些患者并无明确腹痛发作,而最终出现脂肪泻、糖尿病等为主要表现,此型又称为慢性无痛性胰腺炎。
(2)症状:腹痛,初为间歇性,渐呈持续性,部位及性状与急性胰腺炎相似,可伴有发热与黄疸。因胰腺外分泌不足,胰酶缺乏而出现脂肪泻、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等现象,最终胰岛必将累及,出现糖尿病症状。
(3)体征:上腹部可有压痛,或可扪及包块,并发脾静脉血栓时,可引起脾大,或出现节段性门脉高压征。少数可并发胰腺癌。
2.辅助检查
(1)血清和尿淀粉酶:除急性发作期,一般不增高。
(2)各种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均可减退。①促胰滠素试验。胰液分泌量减少(<80ml/20分),碳酸氢钠(十二指肠液正常值:>80mmol/L)和胰酶含量减低。②胆囊收缩素刺激试验。结果同促胰液素试验。③尿BT—PABA(苯甲酰一酪氨酰一对氨基苯甲酸)试验。测定尿中PABA的排泄量,约为正常量的50%。④Lundh试验。胰酶活力降低。此试验现已少用。
(3)血清放免法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测定:含量明显增加,系因胰酶减少,对胆囊收缩及促胰液素的反馈性抑制减弱或消失所致。
(4)1~I碘化脂肪吸收试验:血131碘<正常值;粪便”。碘>iE常值。
(5)胰腺内分泌功能减退,血糖可升高。
(6)腹部X线平片:可见胰腺钙化影,钡透可有胃和(或)十二指肠受压征象。
(7)B超扫描:可显示胰腺肿大或缩小以及囊肿等图像。
(8)逆行胰管造影:可见胰管结石、管腔变形或呈串珠状。
(9)CT扫描:可见胰腺缩小、增大或正常。密度下降或正常。胰管扩张呈串珠状,或狭窄与扩张混合存在。胰腺结石或钙化。
3.诊断标准①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外分泌功能明显异常,逆行胰胆管造影有典型的慢性胰腺炎改变,并可除外胰腺癌者。②x线与CT有明确胰腺钙化或胰腺结石。③胰腺活组织检查符合慢性胰腺炎。
4.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鉴别:后者在发作时血淀耪酶显著增高,腹部平片常阴性,胰腺组织无永久性炎症痕迹。当慢性胰腺炎出现梗阻性黄疸时,常与胰腺癌、壶腹部瘟、总胆管结石等相混淆,往往须经多方面检查,甚至剖腹探查,经病理活检与细胞学检查才能作出诊断。
主要依据
1)病情发展过程:可有以下3类:仅有过急性发作史,以后未再复发,但炎症持续存在;有过反复急性发作,但每次发作后并未完全痊愈,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不同;有些患者并无明确腹痛发作,而最终出现脂肪泻、糖尿病等为主要表现,此型又称为慢性无痛性胰腺炎。
(2)症状:腹痛,初为间歇性,渐呈持续性,部位及性状与急性胰腺炎相似,可伴有发热与黄疸。因胰腺外分泌不足,胰酶缺乏而出现脂肪泻、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等现象,最终胰岛必将累及,出现糖尿病症状。
(3)体征:上腹部可有压痛,或可扪及包块,并发脾静脉血栓时,可引起脾大,或出现节段性门脉高压征。少数可并发胰腺癌。
2.辅助检查
(1)血清和尿淀粉酶:除急性发作期,一般不增高。
(2)各种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均可减退。①促胰滠素试验。胰液分泌量减少(<80ml/20分),碳酸氢钠(十二指肠液正常值:>80mmol/L)和胰酶含量减低。②胆囊收缩素刺激试验。结果同促胰液素试验。③尿BT—PABA(苯甲酰一酪氨酰一对氨基苯甲酸)试验。测定尿中PABA的排泄量,约为正常量的50%。④Lundh试验。胰酶活力降低。此试验现已少用。
(3)血清放免法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测定:含量明显增加,系因胰酶减少,对胆囊收缩及促胰液素的反馈性抑制减弱或消失所致。
(4)1~I碘化脂肪吸收试验:血131碘<正常值;粪便”。碘>iE常值。
(5)胰腺内分泌功能减退,血糖可升高。
(6)腹部X线平片:可见胰腺钙化影,钡透可有胃和(或)十二指肠受压征象。
(7)B超扫描:可显示胰腺肿大或缩小以及囊肿等图像。
(8)逆行胰管造影:可见胰管结石、管腔变形或呈串珠状。
(9)CT扫描:可见胰腺缩小、增大或正常。密度下降或正常。胰管扩张呈串珠状,或狭窄与扩张混合存在。胰腺结石或钙化。
3.诊断标准①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外分泌功能明显异常,逆行胰胆管造影有典型的慢性胰腺炎改变,并可除外胰腺癌者。②x线与CT有明确胰腺钙化或胰腺结石。③胰腺活组织检查符合慢性胰腺炎。
4.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鉴别:后者在发作时血淀耪酶显著增高,腹部平片常阴性,胰腺组织无永久性炎症痕迹。当慢性胰腺炎出现梗阻性黄疸时,常与胰腺癌、壶腹部瘟、总胆管结石等相混淆,往往须经多方面检查,甚至剖腹探查,经病理活检与细胞学检查才能作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