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就是指某个身体部位出现了异常情况,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该部位的实质发生了改变,就好像骨骼一般,因为骨骼主要的成分就是钙质,所以被称之为钙化。当然在医学上,针对钙化的解释更为专业一些。那么问题来了,临床上所谓的脉络丛钙化到底是指什么疾病呢?
脉络丛钙化
脉络丛钙化主要出现在侧脑室中,很少发生在第三和第四脑室内。钙化灶可为点状,直径可大于1c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钙化通常是双侧对称,但也可不对称或仅单侧出现。对于脑内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有时通过观察钙化的脉络丛有无移位及移位的方向可能对占位病变的定位有帮助。
松果体及缰部钙化
常见于成人,且随年龄增加而更易出现,约75%正常成人在CT扫描时显示有松果体钙化。其直径范围通常为3~5mm,但有时可能会更广泛些。以下3种情况应考虑到是否有松果体区肿瘤的可能性,必要时行MRI检查来确定。
(1)松果体钙化大于12mm。
(2)钙化的松果体明显偏离中线。
(3)松果体钙化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
缰联合位于第三脑室背部松果体的前方。30岁以后,有15%脑CT扫描可显示有缰部钙化。尽管其形状较有特点,但它常被误认为是松果体钙化,典型的缰部钙化呈“C”形。
基底节钙化
正常成人头颅影像片上可能会意外发现基底节区钙化灶。其典型表现是呈双侧对称性,多开始于尾状核头部。钙化灶也可不对称,苍白球、壳核及丘脑外侧部也可被累及。基底节钙化在正常儿童人群中不常见,但在40岁以后的成人中则较常见,这种原发性的基底节钙化明显地表现为与年龄相关。
生理性钙化无临床症状且钙化灶较微小,如果钙化灶较大、伴有齿状核钙化或钙化出现在30岁以下时,应考虑可能存在病理性钙化。
小脑齿状核钙化
后颅凹内的小脑齿状核也可出现钙化,但齿状核钙化比基底节钙化少见。可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幕上的钙化。钙化通常呈弥漫模糊无定形状或呈小点状,这是由于钙质在微小毛细血管周围沉积及微小动脉和静脉管壁出现钙化所致。齿状核钙化的意义同基底节钙化,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脉络丛钙化
脉络丛钙化主要出现在侧脑室中,很少发生在第三和第四脑室内。钙化灶可为点状,直径可大于1c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钙化通常是双侧对称,但也可不对称或仅单侧出现。对于脑内肿瘤等占位性病变,有时通过观察钙化的脉络丛有无移位及移位的方向可能对占位病变的定位有帮助。
松果体及缰部钙化
常见于成人,且随年龄增加而更易出现,约75%正常成人在CT扫描时显示有松果体钙化。其直径范围通常为3~5mm,但有时可能会更广泛些。以下3种情况应考虑到是否有松果体区肿瘤的可能性,必要时行MRI检查来确定。
(1)松果体钙化大于12mm。
(2)钙化的松果体明显偏离中线。
(3)松果体钙化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
缰联合位于第三脑室背部松果体的前方。30岁以后,有15%脑CT扫描可显示有缰部钙化。尽管其形状较有特点,但它常被误认为是松果体钙化,典型的缰部钙化呈“C”形。
基底节钙化
正常成人头颅影像片上可能会意外发现基底节区钙化灶。其典型表现是呈双侧对称性,多开始于尾状核头部。钙化灶也可不对称,苍白球、壳核及丘脑外侧部也可被累及。基底节钙化在正常儿童人群中不常见,但在40岁以后的成人中则较常见,这种原发性的基底节钙化明显地表现为与年龄相关。
生理性钙化无临床症状且钙化灶较微小,如果钙化灶较大、伴有齿状核钙化或钙化出现在30岁以下时,应考虑可能存在病理性钙化。
小脑齿状核钙化
后颅凹内的小脑齿状核也可出现钙化,但齿状核钙化比基底节钙化少见。可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幕上的钙化。钙化通常呈弥漫模糊无定形状或呈小点状,这是由于钙质在微小毛细血管周围沉积及微小动脉和静脉管壁出现钙化所致。齿状核钙化的意义同基底节钙化,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