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这种壁虎科的动物外形非常丑陋,因此许多人非常害怕它,更不必说食用它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蛤蚧本身就是一种有毒的生物,但是他的毒存在于它的眼睛之中,蛤蚧本身在治疗诸多疑难杂症方面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在使用之前必须要有严格的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自身的健康。
一、概述
陆栖的爬行动物。形如大壁虎,全长34厘米。体尾等长。头呈三角形,长大于宽,吻端凸圆。鼻孔近吻端,耳孔椭圆形,其直径为眼径之半;上唇鳞12~14,第一片达鼻孔;吻鳞宽,不达鼻孔;吻鳞后缘有三片较大的鳞。头及背面鳞细小,成多角形,尾鳞不甚规则,近于长方形,排成环状;大而突起的鳞片成行的镶嵌在小鳞片中,行距间约有三排小鳞,分布在躯干部的有10~12纵行左右;在尾部的有6行;尾侧有三对隆起的鳞;胸腹部鳞较大,均匀排列成复瓦状。指、趾间具蹼;指趾膨大,底部具有单行劈褶皮瓣,第一指趾不特别短小但无爪,余者末端均具小爪。雄性有20余枚股孔,左右相连;尾基部较粗,肛后囊孔明显。体背为紫灰色,有砖红色及蓝灰色斑点;液浸标本成为深浅相间的横斑,背部约有7~8条;头部、四肢及尾部亦有散在;尾部有深浅相间的环纹7条,色深者宽;腹面近于白色,散有粉红色斑点。
蛤蚧习居于山岩或树洞内(曾在西双版纳以烟薰树洞而获得)或居住在天花板墙壁上。昼伏夜出。动作敏捷。捕食昆虫,也捕食壁虎、小鸟、小兽及蛇类等。喜在夜间鸣叫,蛤蚧之名来自其鸣声,3~5月鸣声频繁。尾易断,有再生能力。有咬物至死不放之特性,故被咬住,不易挣脱。
二、蛤蚧有毒吗
头没毒,毒在眼。蛤蚧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蛤蚧性属咸温,润肺补肾,益精壮阳,活渴通淋,定喘止咳。肺痨咯血、气虚血竭者宜之。”蛤蚧野生在南方阴凉的石头山上,人工养殖前景广阔。蛤蚧喜食活虫,好争雌,日伏夜出,冬眠夏活跃。
一、概述
陆栖的爬行动物。形如大壁虎,全长34厘米。体尾等长。头呈三角形,长大于宽,吻端凸圆。鼻孔近吻端,耳孔椭圆形,其直径为眼径之半;上唇鳞12~14,第一片达鼻孔;吻鳞宽,不达鼻孔;吻鳞后缘有三片较大的鳞。头及背面鳞细小,成多角形,尾鳞不甚规则,近于长方形,排成环状;大而突起的鳞片成行的镶嵌在小鳞片中,行距间约有三排小鳞,分布在躯干部的有10~12纵行左右;在尾部的有6行;尾侧有三对隆起的鳞;胸腹部鳞较大,均匀排列成复瓦状。指、趾间具蹼;指趾膨大,底部具有单行劈褶皮瓣,第一指趾不特别短小但无爪,余者末端均具小爪。雄性有20余枚股孔,左右相连;尾基部较粗,肛后囊孔明显。体背为紫灰色,有砖红色及蓝灰色斑点;液浸标本成为深浅相间的横斑,背部约有7~8条;头部、四肢及尾部亦有散在;尾部有深浅相间的环纹7条,色深者宽;腹面近于白色,散有粉红色斑点。
蛤蚧习居于山岩或树洞内(曾在西双版纳以烟薰树洞而获得)或居住在天花板墙壁上。昼伏夜出。动作敏捷。捕食昆虫,也捕食壁虎、小鸟、小兽及蛇类等。喜在夜间鸣叫,蛤蚧之名来自其鸣声,3~5月鸣声频繁。尾易断,有再生能力。有咬物至死不放之特性,故被咬住,不易挣脱。
二、蛤蚧有毒吗
头没毒,毒在眼。蛤蚧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蛤蚧性属咸温,润肺补肾,益精壮阳,活渴通淋,定喘止咳。肺痨咯血、气虚血竭者宜之。”蛤蚧野生在南方阴凉的石头山上,人工养殖前景广阔。蛤蚧喜食活虫,好争雌,日伏夜出,冬眠夏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