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由于老年人在年轻时候没有好好保护自己膝盖或者是其他关节而导致的一种疾病,痛风患者一般身体内都存在一些痛风因子,痛风患者应该非常注意自己的饮食,因为痛风和身体里的嘌呤代谢也有着密切关系。而大多数痛风患者都是慢性痛风,如果痛风出现的急性疼痛的话有哪些特效药治疗呢?
痛风急性期
我们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控制关节炎症,用药原则为越早用药越好。急性期主要用药有3种,为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和糖皮质激素。
1.秋水仙碱:
治疗急性发作期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药物,口服用法:传统用法为初始口服剂量为1mg,随后0.5mg每小时或1mg每2小时,直至疼痛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后停药,每日最大剂量为6mg。但近年来研究表明低剂量秋水仙碱对早期痛风发作的疗效与大剂量秋水仙碱相似,且更为安全,目前一般推荐小剂量疗法,秋水仙碱每次0.5mg,每日2-3次。静脉给药由于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已被摒弃。
2.非甾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消炎药的地位逐渐提高,常用药物为美洛昔康、双氯芬酸、布洛芬等药物,存在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服用禁忌,同时避免服用两种或多种非甾类抗炎药,以免加重期不良反应。另外有研究显示非甾类抗炎药的使用时机和剂量与其疗效相关。
3.糖皮质激素:
通常用于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可考虑糖皮质激素的短程治疗,如泼尼松,起始剂量为0.5-1mg/(kg·d),3-7天后迅速减量或停用,疗程不超过2周,这类药物的特点是起效快,缓解率高,但停药后容易出现症状“反跳”。
总之对于轻中度发作的痛风,特别是累及1个或几个小关节,或1~2个大关节的病例,推荐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中的一种药物治疗。对重度、多关节受累或1~2个大关节受累的病例,是推荐联合治疗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间,不宜加用降尿酸药,而应该在疼痛症状完全缓解、过了急性期之后再服用降尿酸药;但如果患者之前已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则应继续服用,而无需停药。
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
我们的治疗原则是为了防止痛风的急性发作,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临床常见药物包含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和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
1.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1.1别嘌醇用法及用量:
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初始剂量每次50mg,每日2-3次,逐渐加量至100mg,每日2-3次,最大剂量不超过600mg,小剂量起始可以减少早期治疗开始时的烧灼感,也可以减少严重的别嘌呤醇相关的超敏反应。别嘌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剥脱性皮炎,主要发生在用药最初使用的几个月内。由于其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对于该药应用非常谨慎,用药前进行HLA-B5801的基因检测。
§1.2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嘌呤类的、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能有效的降低尿酸,且不良反应少,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越来越多。用法及用量:非布司他片的口服推荐剂量为40mg或80mg,每日1次。推荐非布司他片的起始剂量为40mg,每日1次。如果2周后,血尿酸水平仍不低于6mg/dl(约360μmol/L),建议剂量增至80mg,每日1次。
2.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
§2.1苯溴马隆为目前最常用的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该类药物在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时无效,用法及用量:成人开始剂量为每次口服50mg,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用药1-3周检查血尿酸浓度,用药期间应多饮水,不良反应为少数患者出现胃肠不适。
3.适当碱化尿液
当尿pH6.0以下时,需碱化尿液。尿PH6.2~6.9有利于尿酸盐结晶溶解和从尿液排出,常用药物:碳酸氢钠:每次1g,每日3次。但尿pH>7.0易形成草酸钙及其他类结石。因此碱化尿液过程中要检测尿pH。
总之,尽管各类作用机制不同,其最终目的都是降低痛风患者的血尿酸使之达到标准,即血尿酸<360μmol/L(无痛风石)和<300μmol/L(有痛风石),患者需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不可突然停药,药物的选择、剂量调整及停用时机应遵医嘱。另外除了药物应用外,饮食控制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痛风患者要想很好控制尿酸,需要饮食控制、规范服药、定期复查,这样才能减少痛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痛风急性期
我们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控制关节炎症,用药原则为越早用药越好。急性期主要用药有3种,为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和糖皮质激素。
1.秋水仙碱:
治疗急性发作期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药物,口服用法:传统用法为初始口服剂量为1mg,随后0.5mg每小时或1mg每2小时,直至疼痛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后停药,每日最大剂量为6mg。但近年来研究表明低剂量秋水仙碱对早期痛风发作的疗效与大剂量秋水仙碱相似,且更为安全,目前一般推荐小剂量疗法,秋水仙碱每次0.5mg,每日2-3次。静脉给药由于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已被摒弃。
2.非甾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消炎药的地位逐渐提高,常用药物为美洛昔康、双氯芬酸、布洛芬等药物,存在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服用禁忌,同时避免服用两种或多种非甾类抗炎药,以免加重期不良反应。另外有研究显示非甾类抗炎药的使用时机和剂量与其疗效相关。
3.糖皮质激素:
通常用于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可考虑糖皮质激素的短程治疗,如泼尼松,起始剂量为0.5-1mg/(kg·d),3-7天后迅速减量或停用,疗程不超过2周,这类药物的特点是起效快,缓解率高,但停药后容易出现症状“反跳”。
总之对于轻中度发作的痛风,特别是累及1个或几个小关节,或1~2个大关节的病例,推荐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中的一种药物治疗。对重度、多关节受累或1~2个大关节受累的病例,是推荐联合治疗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间,不宜加用降尿酸药,而应该在疼痛症状完全缓解、过了急性期之后再服用降尿酸药;但如果患者之前已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则应继续服用,而无需停药。
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
我们的治疗原则是为了防止痛风的急性发作,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临床常见药物包含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和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
1.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1.1别嘌醇用法及用量:
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初始剂量每次50mg,每日2-3次,逐渐加量至100mg,每日2-3次,最大剂量不超过600mg,小剂量起始可以减少早期治疗开始时的烧灼感,也可以减少严重的别嘌呤醇相关的超敏反应。别嘌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剥脱性皮炎,主要发生在用药最初使用的几个月内。由于其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对于该药应用非常谨慎,用药前进行HLA-B5801的基因检测。
§1.2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嘌呤类的、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能有效的降低尿酸,且不良反应少,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越来越多。用法及用量:非布司他片的口服推荐剂量为40mg或80mg,每日1次。推荐非布司他片的起始剂量为40mg,每日1次。如果2周后,血尿酸水平仍不低于6mg/dl(约360μmol/L),建议剂量增至80mg,每日1次。
2.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
§2.1苯溴马隆为目前最常用的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该类药物在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时无效,用法及用量:成人开始剂量为每次口服50mg,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用药1-3周检查血尿酸浓度,用药期间应多饮水,不良反应为少数患者出现胃肠不适。
3.适当碱化尿液
当尿pH6.0以下时,需碱化尿液。尿PH6.2~6.9有利于尿酸盐结晶溶解和从尿液排出,常用药物:碳酸氢钠:每次1g,每日3次。但尿pH>7.0易形成草酸钙及其他类结石。因此碱化尿液过程中要检测尿pH。
总之,尽管各类作用机制不同,其最终目的都是降低痛风患者的血尿酸使之达到标准,即血尿酸<360μmol/L(无痛风石)和<300μmol/L(有痛风石),患者需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不可突然停药,药物的选择、剂量调整及停用时机应遵医嘱。另外除了药物应用外,饮食控制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痛风患者要想很好控制尿酸,需要饮食控制、规范服药、定期复查,这样才能减少痛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