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屁股要每天去清洗,因为不管是包着尿不湿还是尿布或者已经可以自己大小便了,在这个时候每天臀部主要是排泄的地方,所以经常会产生异味,时间长了不洗会发现上面出现一些一粒一粒的颗粒状,这种颗粒状要问孩子是不是一样的,或者疼痛因为不排除是皮肤过敏。
过敏性疾病是如何产生的呢?
即有异位性体质的人,接触到环境中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后,会制造大量的免疫球蛋白E,产生不当的免疫反应所致。这种炎症反应若发生在支气管时造成气喘;发生在鼻腔造成过敏性鼻炎;发生在眼结膜称过敏性结膜炎;发生在皮肤造成异位性皮肤炎;发生在胃肠道时则称为过敏性肠胃炎。
异位性体质是指易患气喘、干草热和湿疹性皮肤炎的体质,常出现在同一家族内,具遗传倾向,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
气喘是最常见的小儿过敏性疾病,它的发生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暴露在过敏原及污染源的环境,罹患气喘的机会增加,据调查显示,多达10%~15%的男孩及7%~10%的女孩曾在儿童时期罹患气喘。1974年气喘罹病率为1.3%,1985年为5.08%,1994年为8.0%,20年间增加6倍以上,现患儿人数仍在增加中。
气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30%的病人在l岁前即有症状,80%~90%的病人在4~5岁前发病。从遗传因素来看,父母一方有气喘,其子女约有1/4的机会发生气喘;而父母两者皆有气喘,其子女发生气喘的机会约为1/2。
导致气喘的致病因子有室内过敏原(尘螨、动物过敏原、蟑螂、霉菌)、室外过敏原(花粉、霉菌)、阿司匹林和工作场所的致敏物。促成因子有呼吸道感染、出生体重过轻、饮食(大豆、螃蟹、牛奶、蛋白等)、空气污染、抽烟及吸二手烟。而使气喘恶化的诱发因素有过敏原、呼吸道感染、运动、过度换气、气候变化、二氧化硫、食物、防腐剂和药物。
气喘病人常有间歇性的呼吸困难、喘鸣、胸闷以及咳嗽,尤其是在夜晚或凌晨时发作。其临床特征为:症状可自然缓解;可由支气管扩张剂和抗发炎治疗来缓解;会随季节变换的症状;有气喘和异位性体质的家族史。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经常反复咳嗽,特别是在夜间、运动后或在病毒感染时反复咳嗽。
不满2岁的小儿因为呼吸道发育尚不完善,常会产生下呼吸道阻塞,类似气喘发作的症状,较难确诊。不过,小儿如有反复喘鸣发作,有异位性,体质(如异位性皮肤炎),加上过敏的家族史,日后患有气喘的机会很高。
治疗气喘的药物可分为两类:一是控制药物,可降低支气管黏膜炎症反应,包括类固醇(有口服型和吸入型)、咽达永乐和新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二是缓解药物,包括乙二型交感神经兴奋剂、抗乙酰胆碱和茶碱制剂。除药物外,还需要注意避免过敏原和环境控制。此外,免疫疗法,又称减敏疗法,也是治疗佳选。
过敏性疾病是如何产生的呢?
即有异位性体质的人,接触到环境中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后,会制造大量的免疫球蛋白E,产生不当的免疫反应所致。这种炎症反应若发生在支气管时造成气喘;发生在鼻腔造成过敏性鼻炎;发生在眼结膜称过敏性结膜炎;发生在皮肤造成异位性皮肤炎;发生在胃肠道时则称为过敏性肠胃炎。
异位性体质是指易患气喘、干草热和湿疹性皮肤炎的体质,常出现在同一家族内,具遗传倾向,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
气喘是最常见的小儿过敏性疾病,它的发生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暴露在过敏原及污染源的环境,罹患气喘的机会增加,据调查显示,多达10%~15%的男孩及7%~10%的女孩曾在儿童时期罹患气喘。1974年气喘罹病率为1.3%,1985年为5.08%,1994年为8.0%,20年间增加6倍以上,现患儿人数仍在增加中。
气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30%的病人在l岁前即有症状,80%~90%的病人在4~5岁前发病。从遗传因素来看,父母一方有气喘,其子女约有1/4的机会发生气喘;而父母两者皆有气喘,其子女发生气喘的机会约为1/2。
导致气喘的致病因子有室内过敏原(尘螨、动物过敏原、蟑螂、霉菌)、室外过敏原(花粉、霉菌)、阿司匹林和工作场所的致敏物。促成因子有呼吸道感染、出生体重过轻、饮食(大豆、螃蟹、牛奶、蛋白等)、空气污染、抽烟及吸二手烟。而使气喘恶化的诱发因素有过敏原、呼吸道感染、运动、过度换气、气候变化、二氧化硫、食物、防腐剂和药物。
气喘病人常有间歇性的呼吸困难、喘鸣、胸闷以及咳嗽,尤其是在夜晚或凌晨时发作。其临床特征为:症状可自然缓解;可由支气管扩张剂和抗发炎治疗来缓解;会随季节变换的症状;有气喘和异位性体质的家族史。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经常反复咳嗽,特别是在夜间、运动后或在病毒感染时反复咳嗽。
不满2岁的小儿因为呼吸道发育尚不完善,常会产生下呼吸道阻塞,类似气喘发作的症状,较难确诊。不过,小儿如有反复喘鸣发作,有异位性,体质(如异位性皮肤炎),加上过敏的家族史,日后患有气喘的机会很高。
治疗气喘的药物可分为两类:一是控制药物,可降低支气管黏膜炎症反应,包括类固醇(有口服型和吸入型)、咽达永乐和新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二是缓解药物,包括乙二型交感神经兴奋剂、抗乙酰胆碱和茶碱制剂。除药物外,还需要注意避免过敏原和环境控制。此外,免疫疗法,又称减敏疗法,也是治疗佳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