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古代的时候得了伤寒,危害性非常大,甚至会要人的命,但是在现代社会得了伤寒,只要进行良好的治疗,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病症表现,当然也有一些特例,如果治疗不当或者是身体体质相对较差,这也容易诱发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说肠出血,肠穿孔等等。
1、肠出血
为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2.4%~15%多见于病程第2~3周可从大便隐血至大量血便。少量出血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头晕,脉快;大量出血时热度骤降脉搏细速,体温与脉搏曲线呈交叉现象,并有头晕面色苍白,烦躁,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有腹泻者并发肠出血机会较多。病程中随意起床活动饮食中含固体及纤维渣滓较多,过量饮食,排便时用力过度以及治疗性灌肠等均可为肠出血诱因
2、肠穿孔
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4%~4%,多见于病程第2~3周。肠穿孔常发生于回肠末段但亦可见于结肠或其他肠段;穿孔数目大多为1个,少数2~3个,也有报告多达13个者肠穿孔的表现为突然右下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冷汗,脉细数,呼吸促体温与血压下降(休克期),经1~2小时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暂时缓解。不久体温又迅速上升并出现腹膜炎征象表现为腹胀,持续性腹痛,腹壁紧张广泛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至消失,腹腔内有游离液体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白细胞数较原先增高伴核左移(腹膜炎期)。肠穿孔的诱因大致与肠出血相同有的病例并发肠出血的同时发生肠穿孔。
3、中毒性心肌炎
发生率3.5%~5%常见于病程第2~3周伴有严重毒血症者。临床特征为心率加快,第一心音减弱心律不齐,期前收缩,舒张期奔马律血压偏低,心电图显示P-R间期延长,T波改变S-T段偏移等。这些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变随着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但有报告伤寒痊愈1年仍遗留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曾一度发生阿-斯综合征者。
4、中毒性肝炎
发生率约12.8%~60%常见于病程第1~2周。主要特征为肝肿大,可伴有压痛少数(0.4%~26.6%)出现轻度黄疸,转氨酸活性轻度升高,絮状反应及浊度试验一般正常临床容易与病毒性肝炎或阿米巴肝炎相混淆。随着病情好转,肝肿大及肝功能可于2~3周恢复正常仅个别病例可因深度黄疸并发肝性脑病而危及生命。
5、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近年来各国报道的发病数有增加趋势达12.5%~13.9%,中国亦有零星报道。一般见于病程第1~3周约半数发生于第1周。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和肾功能衰竭,并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血小板减少及红细胞碎裂现象。此征的发生与伤寒病情轻重,患者红细胞G-6PD有否缺陷以及氯霉素应用无关可能由于伤寒杆菌内毒素诱使肾小球微血管内凝血所致。
1、肠出血
为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2.4%~15%多见于病程第2~3周可从大便隐血至大量血便。少量出血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头晕,脉快;大量出血时热度骤降脉搏细速,体温与脉搏曲线呈交叉现象,并有头晕面色苍白,烦躁,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有腹泻者并发肠出血机会较多。病程中随意起床活动饮食中含固体及纤维渣滓较多,过量饮食,排便时用力过度以及治疗性灌肠等均可为肠出血诱因
2、肠穿孔
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4%~4%,多见于病程第2~3周。肠穿孔常发生于回肠末段但亦可见于结肠或其他肠段;穿孔数目大多为1个,少数2~3个,也有报告多达13个者肠穿孔的表现为突然右下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冷汗,脉细数,呼吸促体温与血压下降(休克期),经1~2小时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暂时缓解。不久体温又迅速上升并出现腹膜炎征象表现为腹胀,持续性腹痛,腹壁紧张广泛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至消失,腹腔内有游离液体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白细胞数较原先增高伴核左移(腹膜炎期)。肠穿孔的诱因大致与肠出血相同有的病例并发肠出血的同时发生肠穿孔。
3、中毒性心肌炎
发生率3.5%~5%常见于病程第2~3周伴有严重毒血症者。临床特征为心率加快,第一心音减弱心律不齐,期前收缩,舒张期奔马律血压偏低,心电图显示P-R间期延长,T波改变S-T段偏移等。这些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变随着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但有报告伤寒痊愈1年仍遗留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曾一度发生阿-斯综合征者。
4、中毒性肝炎
发生率约12.8%~60%常见于病程第1~2周。主要特征为肝肿大,可伴有压痛少数(0.4%~26.6%)出现轻度黄疸,转氨酸活性轻度升高,絮状反应及浊度试验一般正常临床容易与病毒性肝炎或阿米巴肝炎相混淆。随着病情好转,肝肿大及肝功能可于2~3周恢复正常仅个别病例可因深度黄疸并发肝性脑病而危及生命。
5、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近年来各国报道的发病数有增加趋势达12.5%~13.9%,中国亦有零星报道。一般见于病程第1~3周约半数发生于第1周。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和肾功能衰竭,并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血小板减少及红细胞碎裂现象。此征的发生与伤寒病情轻重,患者红细胞G-6PD有否缺陷以及氯霉素应用无关可能由于伤寒杆菌内毒素诱使肾小球微血管内凝血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