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这是中医里面的一种说法,具体指的是人体腹部肚脐一下的部位,其对于人体的作用是很大的,比如用来排泄尿液以及新陈代谢的无用产物等等。而下焦也是比较容易出现病症的一个部位,下焦湿热就是很常见的一种,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人们格外注意了。而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对于下焦是哪里都不知道,下面介绍下下焦是哪里?
下焦是指肚脐以下的腹部,包括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
下焦湿热是人体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指湿热侵及下焦大肠或膀胱等处,以小便淋漓灼痛或癃闭、大便腥臭稀溏或秘结、小腹胀痛,或带下黄白而腥臭、身热口渴、身重疲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等为常见临床表现的病证。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症。治疗大法宜清热利湿。
病因
1.大肠湿热
多由饮食不节,恣食厚味醇酒,或夏月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道所致,为邪实之证,病位在大肠。因湿热毒邪内结大肠,下焦气机壅滞,传导失常,气血瘀滞,当瘀热阻于肠道时,可致腑气不通、热结旁流,而见呕吐、腹痛、痢疾、泄泻、痔疮等。
2.膀胱湿热
常因恣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嗜酒,酿成湿热内生,或湿热秽浊之邪外侵,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别浊,开合失司以及灼伤络脉而致。
3.胞宫湿热
多因湿热邪毒侵及盆腔,气血瘀滞所致。本病的成因,主要是邪毒侵入胞脉后,与败血搏结,进一步发展所致。由于邪气盛实,瘀热内结,正邪交争剧烈,而致腹痛较重,并有高热、寒战。
预防保健
1.日常保健
下焦湿热为湿热证的一种,日常保健同湿热证。湿热证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少喝酒(湿热之性最大)、不酗酒;饮食宜清淡、少吃肥甘厚腻食品、甜味品、辛辣刺激食物,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特别要戒除烟酒。多食祛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扁豆、薏苡仁等。
2.食疗
(1)炖乳鸽乳鸽、山药、茯苓、枸杞、桂圆、莲子、红枣、薏苡仁。老火炖3个小时。功效:养心、健脾、补肾、益气、祛湿。
(2)茯苓蛇仔煲土茯苓、水蛇仔、红枣两粒、姜1片。做法:水蛇切段,洗干净,飞水(用热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后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红枣、姜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炖盅,猛火炖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下焦是指肚脐以下的腹部,包括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
下焦湿热是人体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指湿热侵及下焦大肠或膀胱等处,以小便淋漓灼痛或癃闭、大便腥臭稀溏或秘结、小腹胀痛,或带下黄白而腥臭、身热口渴、身重疲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等为常见临床表现的病证。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症。治疗大法宜清热利湿。
病因
1.大肠湿热
多由饮食不节,恣食厚味醇酒,或夏月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道所致,为邪实之证,病位在大肠。因湿热毒邪内结大肠,下焦气机壅滞,传导失常,气血瘀滞,当瘀热阻于肠道时,可致腑气不通、热结旁流,而见呕吐、腹痛、痢疾、泄泻、痔疮等。
2.膀胱湿热
常因恣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嗜酒,酿成湿热内生,或湿热秽浊之邪外侵,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别浊,开合失司以及灼伤络脉而致。
3.胞宫湿热
多因湿热邪毒侵及盆腔,气血瘀滞所致。本病的成因,主要是邪毒侵入胞脉后,与败血搏结,进一步发展所致。由于邪气盛实,瘀热内结,正邪交争剧烈,而致腹痛较重,并有高热、寒战。
预防保健
1.日常保健
下焦湿热为湿热证的一种,日常保健同湿热证。湿热证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少喝酒(湿热之性最大)、不酗酒;饮食宜清淡、少吃肥甘厚腻食品、甜味品、辛辣刺激食物,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特别要戒除烟酒。多食祛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扁豆、薏苡仁等。
2.食疗
(1)炖乳鸽乳鸽、山药、茯苓、枸杞、桂圆、莲子、红枣、薏苡仁。老火炖3个小时。功效:养心、健脾、补肾、益气、祛湿。
(2)茯苓蛇仔煲土茯苓、水蛇仔、红枣两粒、姜1片。做法:水蛇切段,洗干净,飞水(用热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后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红枣、姜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炖盅,猛火炖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