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经是人体十二经络中一根重要的经络,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了敲打肝经对人体的诸多好处,因为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一个排毒器官,所以敲打肝经的话有助于促进毒气的排出。并且大家都应该对毒气聚集在人体上所呈现出来的症状有所了解,例如长痘痘皮肤暗沉都是毒气聚集所导致的一系列现象。而在敲打肝经的同时,也应该学习到肝经在人体中的走向。
1、肝经的体表走向
肝经起于足大趾的上部,并沿着脚的上部,再经过内踝(内脚眼),一直向上循行于下腿及大腿的内侧,直至股部内侧。再绕过阴部,进入小腹,并在腹部向上走,在胸胁部与肝及胆连接。经络继续上行,并沿着喉咙,与眼部联系,后出于前额,直达头之巅顶。肝经其中一个支脉从眼部向内走,下行至面颊部,并在唇的内部环绕行走。另一支脉则从肝开始,通过横膈膜,向上流注于肺,最后与肺经相连接,并完成十二经脉的循环。
循行经脉:起于大趾从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2、什么时候最适合养肝经
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此时必须进入熟睡状态,让肝脏得到最充足能量。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虚火旺盛的人,在这个时候睡着,还能够降虚火。
3、肝经异常会导致哪些疾病
所谓“肝藏血”,是指人的思维和行动需要靠肝血的支持,体内废旧的血液需要被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要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人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人如果不在丑时入睡,肝还在大量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丑时未入眠的人,肝经得不到修养,情志倦怠而躁,容易生肝病。
足厥阴肝经主要联系着肝、胆、肺、胃、肾、脑等部位。如果足厥阴肝经出现异常,那么人体就会出现腰痛不能俯仰,胸胁胀满、小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等症状。通过调理足厥阴肝经,能够治疗和调理肝病、妇科疾病、前阴病,以及这条经脉循行部位上的其他病症,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疾病。
肝经所有穴位
足厥阴肝经穴,归属于足厥阴肝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和《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厥阴肝经所属穴计有: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共十四穴。
足厥阴肝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于腹部和胸部,12穴在下肢部。首穴大敦,末穴期门。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
肝经常用点穴穴位
1、行间穴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尚际处。功效:清泻肝胆、理气活血、熄风定惊。主治:目赤肿痛、青盲;失眠;癫痫;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小便不利、尿痛。
手法:按、掐、点。备注:荥穴。
2、太冲穴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功效:利肝熄风、泄热理血。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癫痫;胁痛;小儿惊风、下肢痿痹。
手法:按、掐、点。备注:输穴,原穴。
3、蠡沟穴定位: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功效: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主治: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带下、下肢痿痹。
手法:滚、拿、按、揉。备注:络穴。
1、肝经的体表走向
肝经起于足大趾的上部,并沿着脚的上部,再经过内踝(内脚眼),一直向上循行于下腿及大腿的内侧,直至股部内侧。再绕过阴部,进入小腹,并在腹部向上走,在胸胁部与肝及胆连接。经络继续上行,并沿着喉咙,与眼部联系,后出于前额,直达头之巅顶。肝经其中一个支脉从眼部向内走,下行至面颊部,并在唇的内部环绕行走。另一支脉则从肝开始,通过横膈膜,向上流注于肺,最后与肺经相连接,并完成十二经脉的循环。
循行经脉:起于大趾从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2、什么时候最适合养肝经
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此时必须进入熟睡状态,让肝脏得到最充足能量。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虚火旺盛的人,在这个时候睡着,还能够降虚火。
3、肝经异常会导致哪些疾病
所谓“肝藏血”,是指人的思维和行动需要靠肝血的支持,体内废旧的血液需要被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要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人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人如果不在丑时入睡,肝还在大量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丑时未入眠的人,肝经得不到修养,情志倦怠而躁,容易生肝病。
足厥阴肝经主要联系着肝、胆、肺、胃、肾、脑等部位。如果足厥阴肝经出现异常,那么人体就会出现腰痛不能俯仰,胸胁胀满、小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等症状。通过调理足厥阴肝经,能够治疗和调理肝病、妇科疾病、前阴病,以及这条经脉循行部位上的其他病症,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疾病。
肝经所有穴位
足厥阴肝经穴,归属于足厥阴肝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和《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厥阴肝经所属穴计有: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共十四穴。
足厥阴肝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于腹部和胸部,12穴在下肢部。首穴大敦,末穴期门。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
肝经常用点穴穴位
1、行间穴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尚际处。功效:清泻肝胆、理气活血、熄风定惊。主治:目赤肿痛、青盲;失眠;癫痫;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小便不利、尿痛。
手法:按、掐、点。备注:荥穴。
2、太冲穴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功效:利肝熄风、泄热理血。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癫痫;胁痛;小儿惊风、下肢痿痹。
手法:按、掐、点。备注:输穴,原穴。
3、蠡沟穴定位: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功效: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主治: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带下、下肢痿痹。
手法:滚、拿、按、揉。备注:络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