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与儿童喝中药有许多不同之处,比较明显的就是儿童中药的熬法上,那么儿童中药怎么熬是正确的呢?儿童喝中药要根据孩子的体重、年龄等进行量的配制。儿童中药在熬制时可选择砂锅或瓦罐为好,这些材料对于保持中药的药效有很好的作用,注意一定不能用铁锅或铜锅。
(1)用具:一般用砂锅、瓦罐为宜,陶瓷、玻璃器皿也可,忌用铁锅、铜锅。以免药液变色或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容器大小要适宜,过大,水量相对较少,药味的煎出受到影响;过小,水沸后药液易溢出,两种情况均会影响药效。煎药时应加盖,防止有效成分挥发和煎液量减少。
(2)准备:煎药前宜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以使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火候:煎药有“武火”、“文火”之分,因病情治疗目的不同,分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如果清热解毒兼有养阴益气类补药,宜开始武火,后面文火,时间30分钟即可。如何使用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和地处方中各药,按其性质加水量,须视药物的吸水量、煎熬时间和需煎取的药液量而定,一般头煎,配水量为煎取药量的2~3倍,或水面超过药面3~5cm。煎加水量以浸没药面即可,冬春季节,可提前2~4小时加水泡药,以浸出质重难煎出药味的药物的部分有效成分,并可防止质轻的药在临煎加水时漂浮水面。一些质轻漂浮水面的药物,在煎熬至水沸后,最好翻动一下,便于充分提出药性。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3)煎煮的时间可根据药物作用不同而异,解表药一般煎煮10分钟,清热药煎15~20分钟,滋补药煎30分钟左右。属芳香类药应后入,在主药煎好时,再煎4~5分钟。煮沸后不宜频频开盖,以免气味散失,又不使药液溢出或将水熬干。中药需煎煮两次,煎好的药汁不宜过多。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控制药量;一般学龄期儿童为150~200ml,幼儿为100~150ml,乳儿为50~lOOml。
(4)中药煎法不按要求是会影响疗效的,如不需久煎的,时间煎长了就无效;需久煎的,时间煎短了,没有药效。所以中药的煎法要高度重视。
(1)用具:一般用砂锅、瓦罐为宜,陶瓷、玻璃器皿也可,忌用铁锅、铜锅。以免药液变色或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容器大小要适宜,过大,水量相对较少,药味的煎出受到影响;过小,水沸后药液易溢出,两种情况均会影响药效。煎药时应加盖,防止有效成分挥发和煎液量减少。
(2)准备:煎药前宜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以使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火候:煎药有“武火”、“文火”之分,因病情治疗目的不同,分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如果清热解毒兼有养阴益气类补药,宜开始武火,后面文火,时间30分钟即可。如何使用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和地处方中各药,按其性质加水量,须视药物的吸水量、煎熬时间和需煎取的药液量而定,一般头煎,配水量为煎取药量的2~3倍,或水面超过药面3~5cm。煎加水量以浸没药面即可,冬春季节,可提前2~4小时加水泡药,以浸出质重难煎出药味的药物的部分有效成分,并可防止质轻的药在临煎加水时漂浮水面。一些质轻漂浮水面的药物,在煎熬至水沸后,最好翻动一下,便于充分提出药性。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3)煎煮的时间可根据药物作用不同而异,解表药一般煎煮10分钟,清热药煎15~20分钟,滋补药煎30分钟左右。属芳香类药应后入,在主药煎好时,再煎4~5分钟。煮沸后不宜频频开盖,以免气味散失,又不使药液溢出或将水熬干。中药需煎煮两次,煎好的药汁不宜过多。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控制药量;一般学龄期儿童为150~200ml,幼儿为100~150ml,乳儿为50~lOOml。
(4)中药煎法不按要求是会影响疗效的,如不需久煎的,时间煎长了就无效;需久煎的,时间煎短了,没有药效。所以中药的煎法要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