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如果生活中不注意习惯或者饮食吃的非常辛辣,很容易造成上火,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吃药解决,但是药物分为中药和西药,西药的疗效比较缓慢,而且效果也比较一般,可以选择中药材来缓解病情,中药材分为很多种,其中去火中药材有石膏、栀子、芦根等,这些都可以很有效的清火。
(一)石膏(十分重要)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主治病证】
(1)温病气分高热。
(2)肺热咳喘。
(3)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4)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二)知母(十分重要)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病证】
(1)热病壮热烦渴。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阴虚劳嗽。
(3)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4)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
(三)天花粉(十分重要)
【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
(1)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2)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3)痈肿疮疡,跌打肿痛。
此外,制成注射液又能引产。
(四)栀子(十分重要)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
(1)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
(2)湿热黄疸,热淋,血淋。
(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4)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五)夏枯草(十分重要)
【功效】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
(1)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
(2)目赤肿痛,目珠夜痛。
(3)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瘰疬是指民间俗称的“疬子颈”或“老鼠疮”,中医称之为“瘰疬”,西医称它为颈淋巴结结核。
(六)芦根(重要)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
(1)热病烦渴,舌燥少津。
(2)胃热呕哕。
(3)肺热或外感风热咳嗽,肺痈吐脓。
(4)小便短赤,热淋涩痛。
(七)竹叶(重要)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一)石膏(十分重要)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主治病证】
(1)温病气分高热。
(2)肺热咳喘。
(3)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4)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二)知母(十分重要)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病证】
(1)热病壮热烦渴。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阴虚劳嗽。
(3)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4)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
(三)天花粉(十分重要)
【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
(1)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2)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3)痈肿疮疡,跌打肿痛。
此外,制成注射液又能引产。
(四)栀子(十分重要)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
(1)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
(2)湿热黄疸,热淋,血淋。
(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4)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五)夏枯草(十分重要)
【功效】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
(1)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
(2)目赤肿痛,目珠夜痛。
(3)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瘰疬是指民间俗称的“疬子颈”或“老鼠疮”,中医称之为“瘰疬”,西医称它为颈淋巴结结核。
(六)芦根(重要)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
(1)热病烦渴,舌燥少津。
(2)胃热呕哕。
(3)肺热或外感风热咳嗽,肺痈吐脓。
(4)小便短赤,热淋涩痛。
(七)竹叶(重要)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