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可以通过舌苔的变化,看我们的身体是否健康,比如观察舌苔是否有发白或者泛黄的症状,有的人是舌苦厚白泛黄,针对这种类型可以先去检查一下,大多数都是上火造成的判断上火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口腔里面有没有难闻的气味,如果有口臭的话,一般都是上火造成的。
病情分析:
舌苔发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现。从中医来看,如果舌苔出现偏厚或者发白等情况,而身体无其他不适症状
指导意见:
一般认为是"上火"的表现。而这种情况还经常会导致口腔里有难闻气味,甚至出现口臭。因此,建议您可以在刷牙时用牙刷轻刷舌苔,在饮食上最好以清淡为主
中医理论
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苔质
即舌苔的形质,分为下列几种:
1、苔的有无:正常舌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而生。在疾病过程中,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则是邪退正生,胃气渐复的表现。
2、苔的厚薄: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苔。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苔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厚苔主痰饮、湿邪、积滞。舌苔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舌苔由厚变薄,为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
3、舌苔的润燥可了解津液的变化: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为正常舌象,虽有病而津液未伤;若扪之湿而滑利,则称滑苔,多主寒主湿,或阳虚水饮内停。若舌面望之干枯,用手扪之无津液,则为燥苔,多由热盛伤津、阴液亏耗,或气不化津所致。
4、舌苔的腐腻和舌苔的偏全:舌苔在舌面分布的变化。舌苔布满全舌称为全。舌苔偏布于舌面的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判断病变的所在。全苔为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中焦之征;舌苔偏见于舌的一侧,为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胆;苔中根厚腻,多为痰饮或胃肠积滞等。
病情分析:
舌苔发白不一定就是疾病的表现。从中医来看,如果舌苔出现偏厚或者发白等情况,而身体无其他不适症状
指导意见:
一般认为是"上火"的表现。而这种情况还经常会导致口腔里有难闻气味,甚至出现口臭。因此,建议您可以在刷牙时用牙刷轻刷舌苔,在饮食上最好以清淡为主
中医理论
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苔质
即舌苔的形质,分为下列几种:
1、苔的有无:正常舌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而生。在疾病过程中,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则是邪退正生,胃气渐复的表现。
2、苔的厚薄: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苔。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苔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厚苔主痰饮、湿邪、积滞。舌苔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舌苔由厚变薄,为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
3、舌苔的润燥可了解津液的变化: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为正常舌象,虽有病而津液未伤;若扪之湿而滑利,则称滑苔,多主寒主湿,或阳虚水饮内停。若舌面望之干枯,用手扪之无津液,则为燥苔,多由热盛伤津、阴液亏耗,或气不化津所致。
4、舌苔的腐腻和舌苔的偏全:舌苔在舌面分布的变化。舌苔布满全舌称为全。舌苔偏布于舌面的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判断病变的所在。全苔为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中焦之征;舌苔偏见于舌的一侧,为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胆;苔中根厚腻,多为痰饮或胃肠积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