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滞相信大家都是有听过的,这是一种在中医中,比较经常见到的症名,也是一种不是很健康的体质。出现这种体质,是需要及时对身体进行调理的,不然这种问题会导致人体产生很多疾病的,还会导致人的情绪发生一定的变化。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脾虚湿滞的相关知识!
一、病机
脾虚失运,湿热内生,熏蒸肌肤,故见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或面目及肌肤淡黄;脾虚失运,则食纳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苔黄,脉濡细为脾虚湿滞之象。
二、常见病证
1.脾虚湿滞证黄水疮
临床表现:皮疹少而脓疱稀疏,色淡黄或淡白,四周红晕不显,破后糜烂面淡红;多有食少、面白无华、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渗湿。
常用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冬瓜仁、广藿香。
常用中药: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2.脾虚湿滞证黄疸
临床表现:面目及肌肤淡黄,甚则晦暗不泽,肢软乏力,心悸气短,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脉濡细。
治法: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常用方剂:黄芪建中汤加减。
常用中药:黄芪、桂枝(去皮)、甘草(炙)、大枣、芍药、生姜、胶饴。
三、饮食调理
【参苓白术汤】人参2钱,炒白术2钱,苡仁5钱,肉豆蔻1钱,炮姜8分,炙甘草5分,茯苓3钱,扁豆3钱(炒),阳春砂8分(冲),桔梗8分。功能主治痢伤脾胃,不饥而呕。用法用量水煎服
【白果黄芪乌鸡汤】配方:白果30克,黄芪50克,乌鸡1只(约500克),米酒50毫升。制法:将乌鸡去内脏、头足,洗净,把白果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口,与黄芪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酒及水适量,用文火炖熟,调味即可。功效:健脾益气,固肾止带。用法:分次饮汤食肉。
【扁豆山药茶】配方:白扁豆、山药各20克。制法:将白扁豆炒黄,捣碎,山药切片,二者水煎取汁,加糖令溶。功效:健脾益气,化湿止带。用法:代茶频饮。
【三味薏米羹】配方:炒薏米、山药、莲子各30克。制法:以上三味洗净,加水适量,用文火熬成粥。功效:健脾益气,化湿止带。用法:早晚食用,连用7日。
一、病机
脾虚失运,湿热内生,熏蒸肌肤,故见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或面目及肌肤淡黄;脾虚失运,则食纳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苔黄,脉濡细为脾虚湿滞之象。
二、常见病证
1.脾虚湿滞证黄水疮
临床表现:皮疹少而脓疱稀疏,色淡黄或淡白,四周红晕不显,破后糜烂面淡红;多有食少、面白无华、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渗湿。
常用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冬瓜仁、广藿香。
常用中药: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2.脾虚湿滞证黄疸
临床表现:面目及肌肤淡黄,甚则晦暗不泽,肢软乏力,心悸气短,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脉濡细。
治法: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常用方剂:黄芪建中汤加减。
常用中药:黄芪、桂枝(去皮)、甘草(炙)、大枣、芍药、生姜、胶饴。
三、饮食调理
【参苓白术汤】人参2钱,炒白术2钱,苡仁5钱,肉豆蔻1钱,炮姜8分,炙甘草5分,茯苓3钱,扁豆3钱(炒),阳春砂8分(冲),桔梗8分。功能主治痢伤脾胃,不饥而呕。用法用量水煎服
【白果黄芪乌鸡汤】配方:白果30克,黄芪50克,乌鸡1只(约500克),米酒50毫升。制法:将乌鸡去内脏、头足,洗净,把白果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口,与黄芪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酒及水适量,用文火炖熟,调味即可。功效:健脾益气,固肾止带。用法:分次饮汤食肉。
【扁豆山药茶】配方:白扁豆、山药各20克。制法:将白扁豆炒黄,捣碎,山药切片,二者水煎取汁,加糖令溶。功效:健脾益气,化湿止带。用法:代茶频饮。
【三味薏米羹】配方:炒薏米、山药、莲子各30克。制法:以上三味洗净,加水适量,用文火熬成粥。功效:健脾益气,化湿止带。用法:早晚食用,连用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