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的人们在侧躺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枕头上面全部都是口水的,但是也找不到士的病情原因的,这个时候只是依靠西医治疗的话效果也不是很好的,还是要采用中药材和一些按摩针灸的方法来慢慢的去改善自己的习惯,避免自己下次在睡觉的时候再次出现同样侧躺流口水的一种情况。
1.基本手法中减去清脾经100次加补脾经至300次(离心为清,向心为补)
2.掐揉四横纹(位于食、中、无名、小指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100次。
3.揉外劳宫(此穴在手背侧,与手掌侧的劳宫穴相对)100次。
4.揉小天心(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接处)200次。
脾胃气虚型:症见流涎清稀,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
1.基本手法去清脾经100次加补脾经至300次。
2.补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300次。
3.推三关(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300次。
4.运内八卦(以掌心为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100次。
脾胃积热型:症见小儿流涎,涎热而粘,口角糜烂,口臭而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
1.基本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清胃经(手掌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交界处)200次。
2.退六腑(前臂尺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200次。
3.清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100次。
心脾郁热型:症见小儿口涎外流,涎液粘稠而热,心烦不安,口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
1.基本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清小肠(小指尺侧从指端到指根成一直线)300次。
2.退六腑200次。
3.清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200次。
当宝宝出现口水流不止的时候,小儿推拿就能很好的帮助家长解决问题。小儿推拿还可以解决宝宝的腹泻、感冒等问题,宝宝的脏腑娇嫩,各个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对各种疾病的抵抗、防御能力较弱。小儿推拿正是运用小儿独特的穴位特点,通过刺激穴位,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从而起到增强免疫功能、使小儿气血充盈。[1]
1.基本手法中减去清脾经100次加补脾经至300次(离心为清,向心为补)
2.掐揉四横纹(位于食、中、无名、小指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100次。
3.揉外劳宫(此穴在手背侧,与手掌侧的劳宫穴相对)100次。
4.揉小天心(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接处)200次。
脾胃气虚型:症见流涎清稀,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
1.基本手法去清脾经100次加补脾经至300次。
2.补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300次。
3.推三关(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300次。
4.运内八卦(以掌心为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100次。
脾胃积热型:症见小儿流涎,涎热而粘,口角糜烂,口臭而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
1.基本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清胃经(手掌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交界处)200次。
2.退六腑(前臂尺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200次。
3.清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100次。
心脾郁热型:症见小儿口涎外流,涎液粘稠而热,心烦不安,口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
1.基本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清小肠(小指尺侧从指端到指根成一直线)300次。
2.退六腑200次。
3.清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200次。
当宝宝出现口水流不止的时候,小儿推拿就能很好的帮助家长解决问题。小儿推拿还可以解决宝宝的腹泻、感冒等问题,宝宝的脏腑娇嫩,各个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对各种疾病的抵抗、防御能力较弱。小儿推拿正是运用小儿独特的穴位特点,通过刺激穴位,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从而起到增强免疫功能、使小儿气血充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