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身体情况是非常虚弱的,特别是一些孩子经常容易发生被小动物咬伤,抓伤的问题。这是比较严重的,因为孩子身体情况薄弱,所以更容易发生狂犬病。那么可以给孩子注射狂犬疫苗,但是每个孩子的身体体质是不同的,如果给孩子弄的太严重的情况下,孩子注射狂犬疫苗是有不良反应的。所以儿童注射狂犬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呢?
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注射第二针疫苗后,即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导致致敏细胞释放多种过敏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等,临床上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哮喘、腹痛和腹泻等多种症状
1.1症状较轻者,如仅有少量皮疹及轻微瘙痒者,让患者注意休息,多饮水,在密切观察下,可全程注射完毕。
1.2皮疹明显或瘙痒严重者,可给予扑尔敏,非那根等抗组胺药物治疗,待症状减轻,可更换批号后再全程注射完毕,必要时可让患者留院观察。
1.3全身皮疹严重,皮肤黏膜出现水肿者,让患者住院观察,并对症处理,若无血压降低的情况,可不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由于糖皮质激素是免疫抑制剂,会抑制机体产生抗体,而达不到中和病毒的作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考虑更换批号全程注射完毕,否则不应再次注射。
2发热反应
由于狂犬疫苗是一种抗原,它可刺激机体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产生炎症介质,引起发热反应[1]。
2.1一般发热反应
注射疫苗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热,大多在37―38°C之间,嘱患者多饮水注意休息,一般几天后体温即可恢复正常,不需特殊处理。
2.2高热
当患者在注射疫苗时,合并有感冒症状,或者是在注射疫苗后,机体较疲劳或受凉等激惹状态下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当体温大于38.5°C时,适当应用普通退烧药物,或者是给予物理降温,但应避免应用激素类西药或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因此,在注射疫苗后,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劳累及重体力活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局部红肿、硬结、疼痛
此类反应属于IV型变态反应,当机体接受抗原(疫苗)刺激后,有致敏的T淋巴细胞与抗原特异的反应而引起的组织损伤,在注射部位局部形成肉芽肿[1]。
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注射第二针疫苗后,即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导致致敏细胞释放多种过敏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等,临床上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哮喘、腹痛和腹泻等多种症状
1.1症状较轻者,如仅有少量皮疹及轻微瘙痒者,让患者注意休息,多饮水,在密切观察下,可全程注射完毕。
1.2皮疹明显或瘙痒严重者,可给予扑尔敏,非那根等抗组胺药物治疗,待症状减轻,可更换批号后再全程注射完毕,必要时可让患者留院观察。
1.3全身皮疹严重,皮肤黏膜出现水肿者,让患者住院观察,并对症处理,若无血压降低的情况,可不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由于糖皮质激素是免疫抑制剂,会抑制机体产生抗体,而达不到中和病毒的作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考虑更换批号全程注射完毕,否则不应再次注射。
2发热反应
由于狂犬疫苗是一种抗原,它可刺激机体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产生炎症介质,引起发热反应[1]。
2.1一般发热反应
注射疫苗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热,大多在37―38°C之间,嘱患者多饮水注意休息,一般几天后体温即可恢复正常,不需特殊处理。
2.2高热
当患者在注射疫苗时,合并有感冒症状,或者是在注射疫苗后,机体较疲劳或受凉等激惹状态下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当体温大于38.5°C时,适当应用普通退烧药物,或者是给予物理降温,但应避免应用激素类西药或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因此,在注射疫苗后,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劳累及重体力活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局部红肿、硬结、疼痛
此类反应属于IV型变态反应,当机体接受抗原(疫苗)刺激后,有致敏的T淋巴细胞与抗原特异的反应而引起的组织损伤,在注射部位局部形成肉芽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