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体尾切除手术是切除胰岛素肿瘤的一种方法,需要患者在生活中选择正规的大型医院进行手术,而且要注意手术前跟手术后的护理方法,避免肿瘤出现扩散的情况。胰体尾切除手术需要准备足够的水分以及盐类,并且手术是需要麻醉的,手术后要注意伤口的修复以及饮食的问题调整,手术的方法,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胰腺体尾部切除术用于胰岛素瘤的手术治疗。
禁忌症
1.全身脏器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诊断不清应尽量避免盲目胰腺体尾部切除术。
术前准备
1.给予足够的水分和盐类,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避免低血糖现象发生,手术前晚可开始静脉滴注5%或10%的葡萄糖液及适量生理盐水。
麻醉和体位
全身麻醉。仰卧位。
手术步骤
1.切口上腹正中切口,若切除胰尾部困难,可加左侧横切口。体型宽的病人,可选用上腹部横切口。
2.胰腺的显露和探查同胰岛素瘤剜出术。
3.胰腺体尾部切除的范围,肿瘤在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左侧者为75%,在其右侧者为90%。一般胰腺体尾部切除术是指的前者。
4.游离胰腺体尾部切开胃结肠韧带、暴露胰腺体尾部,从脾门向肠系膜上动脉及静脉左侧游离。
5.钝性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及静脉的前面和胰头后面。
6.分离脾动脉及脾静脉,并予以双重结扎、切断:这一步骤可减少切除胰腺和脾脏时的出血。
7.将脾脏向中线牵引,切断脾膈、脾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并予以结扎。对胃短血管的切断、结扎应小心,因为这些血管靠近脾门,而且深在,短而脆,容易出血。
8.切除胰腺体尾部将胰腺体尾部与脾脏完全游离后,在胰腺后面靠近肠系膜血管部仔细分离。在拟切除的平面缝支持线,切除胰腺体尾部。出血点用缝扎法止血,胰腺导管及其伴行血管予以分别结扎。也可采用保留脾脏的术式。
9.胰腺残端的处理妥善结扎胰管,彻底止血后,将胰腺前后包膜行间断缝合,分一或二层将胰腺残端关闭。
10.关闭切口用盐水冲洗腹腔及切口,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切口。
11.放置引流在胰腺残端附近和脾窝、膈下分别放置橡皮管和烟卷引流,另行切口引出固定。
术中注意要点
1.避免副损伤。
2.彻底止血。
3.尽量避免过多损伤胰腺组织,主胰管结扎要牢靠,胰腺残端缝合要严密,减少胰腺炎及胰瘘发生机会。
4.检查手术是否彻底,但是很难用肉眼观察就能肯定切除的包块一定是胰岛细胞瘤。冷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对确定诊断有帮助。术中监测周围血中葡萄糖值和局部血中胰岛素值,对手术有效性、彻底性的结论,有参考价值。
5.引流充分。
6.全面探查。
术后处理
胰腺体尾部切除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同胰岛素瘤剜出术。由于手术创伤比剜出术大,加之切除脾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危险性更大。故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更为重要。
2.药物治疗对有转移的胰岛素癌、胰岛素瘤术后症状仍然存在的病人都是必需的。在临床上曾试用胰高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治疗低血糖,但收效不大。二氧偶氮(diazoxide)可以抑制胰岛素的释放,每次100~150mg,每8h1次,对胰岛素瘤病人的症状有控制作用。这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刺激和水潴留,重则有粒细胞缺乏现象发生,有些病人对这种药物无反应。近几年,用类似生长抑素的药物——Octreotideacetate(sandostatin)降低胰岛素瘤病人的胰岛素水平,并使血糖恢复正常,有50%~60%的成功率。对MEN-Ⅰ病人,应先行甲状旁腺手术,因为高血钙对这种药物的作用有干扰。
链佐霉素(streptozotocin)对抑制胰岛素癌的转移有一定作用,其反应率为38%~64%,完全缓解率为17%~25%。与氟尿嘧啶联用的反应率可提高到86%。链佐霉素的不良反应较大,包括恶心、呕吐、蛋白尿、肾功障碍以及肝功能异常等。故在使用中应慎重。
并发症
1.胰瘘若通往十二指肠的胰管通畅不良,胰瘘发生的机会多。减少胰腺外分泌的措施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若胰瘘一旦形成,通畅的引流很重要。可用全静脉内营养减少对胰腺的刺激;还可用胰酶片、氟尿嘧啶SandostatiSandostatin等抑制胰腺的外分泌;若3~4周胰瘘仍不愈合,可以行深部X线照射控制胰瘘。
2.腹腔感染是胰瘘、胰腺炎及脾切除术致抵抗力下降后发生的并发症,也常是致死的原因。故应积极预防并处理。
3.术后高血糖有可能发生,若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可按糖尿病处理。若仍有低血糖现象发生,则应进一步检查并用药物处理,不要急于再次手术。
胰腺体尾部切除术用于胰岛素瘤的手术治疗。
禁忌症
1.全身脏器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诊断不清应尽量避免盲目胰腺体尾部切除术。
术前准备
1.给予足够的水分和盐类,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避免低血糖现象发生,手术前晚可开始静脉滴注5%或10%的葡萄糖液及适量生理盐水。
麻醉和体位
全身麻醉。仰卧位。
手术步骤
1.切口上腹正中切口,若切除胰尾部困难,可加左侧横切口。体型宽的病人,可选用上腹部横切口。
2.胰腺的显露和探查同胰岛素瘤剜出术。
3.胰腺体尾部切除的范围,肿瘤在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左侧者为75%,在其右侧者为90%。一般胰腺体尾部切除术是指的前者。
4.游离胰腺体尾部切开胃结肠韧带、暴露胰腺体尾部,从脾门向肠系膜上动脉及静脉左侧游离。
5.钝性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及静脉的前面和胰头后面。
6.分离脾动脉及脾静脉,并予以双重结扎、切断:这一步骤可减少切除胰腺和脾脏时的出血。
7.将脾脏向中线牵引,切断脾膈、脾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并予以结扎。对胃短血管的切断、结扎应小心,因为这些血管靠近脾门,而且深在,短而脆,容易出血。
8.切除胰腺体尾部将胰腺体尾部与脾脏完全游离后,在胰腺后面靠近肠系膜血管部仔细分离。在拟切除的平面缝支持线,切除胰腺体尾部。出血点用缝扎法止血,胰腺导管及其伴行血管予以分别结扎。也可采用保留脾脏的术式。
9.胰腺残端的处理妥善结扎胰管,彻底止血后,将胰腺前后包膜行间断缝合,分一或二层将胰腺残端关闭。
10.关闭切口用盐水冲洗腹腔及切口,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切口。
11.放置引流在胰腺残端附近和脾窝、膈下分别放置橡皮管和烟卷引流,另行切口引出固定。
术中注意要点
1.避免副损伤。
2.彻底止血。
3.尽量避免过多损伤胰腺组织,主胰管结扎要牢靠,胰腺残端缝合要严密,减少胰腺炎及胰瘘发生机会。
4.检查手术是否彻底,但是很难用肉眼观察就能肯定切除的包块一定是胰岛细胞瘤。冷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对确定诊断有帮助。术中监测周围血中葡萄糖值和局部血中胰岛素值,对手术有效性、彻底性的结论,有参考价值。
5.引流充分。
6.全面探查。
术后处理
胰腺体尾部切除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同胰岛素瘤剜出术。由于手术创伤比剜出术大,加之切除脾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危险性更大。故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更为重要。
2.药物治疗对有转移的胰岛素癌、胰岛素瘤术后症状仍然存在的病人都是必需的。在临床上曾试用胰高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治疗低血糖,但收效不大。二氧偶氮(diazoxide)可以抑制胰岛素的释放,每次100~150mg,每8h1次,对胰岛素瘤病人的症状有控制作用。这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刺激和水潴留,重则有粒细胞缺乏现象发生,有些病人对这种药物无反应。近几年,用类似生长抑素的药物——Octreotideacetate(sandostatin)降低胰岛素瘤病人的胰岛素水平,并使血糖恢复正常,有50%~60%的成功率。对MEN-Ⅰ病人,应先行甲状旁腺手术,因为高血钙对这种药物的作用有干扰。
链佐霉素(streptozotocin)对抑制胰岛素癌的转移有一定作用,其反应率为38%~64%,完全缓解率为17%~25%。与氟尿嘧啶联用的反应率可提高到86%。链佐霉素的不良反应较大,包括恶心、呕吐、蛋白尿、肾功障碍以及肝功能异常等。故在使用中应慎重。
并发症
1.胰瘘若通往十二指肠的胰管通畅不良,胰瘘发生的机会多。减少胰腺外分泌的措施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若胰瘘一旦形成,通畅的引流很重要。可用全静脉内营养减少对胰腺的刺激;还可用胰酶片、氟尿嘧啶SandostatiSandostatin等抑制胰腺的外分泌;若3~4周胰瘘仍不愈合,可以行深部X线照射控制胰瘘。
2.腹腔感染是胰瘘、胰腺炎及脾切除术致抵抗力下降后发生的并发症,也常是致死的原因。故应积极预防并处理。
3.术后高血糖有可能发生,若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可按糖尿病处理。若仍有低血糖现象发生,则应进一步检查并用药物处理,不要急于再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