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症是在中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名词,也是一种并不太健康的体质,人们常说的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血行瘀滞、气痰互阻、郁损心脾、脏躁证等症状,都是属于郁症。对于不同症状的郁症,是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郁症的辨证施治方法!
1、肝气郁结
证候:情怀抑郁,胸闷嗳气,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舌苔薄腻,脉弦。治则:疏肝解郁、理气畅中。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陈皮(醋炒)、柴胡、川芎、枳壳(麸炒)、芍药、甘草(炙)、香附。
2、气郁化火
证候:急躁易怒,胸胁胀痛,口干而苦,溲黄便干,嘈杂吞酸,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则:理气解郁、清肝泻火。主方:丹栀逍遥散。方药:白术、柴胡、当归、茯苓、甘草、牡丹皮、山栀、芍药。
3、血行瘀滞
证候:头痛,失眠,胸胁疼痛,状如针刺,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治则:活血化瘀、理气解郁。主方:血府逐瘀汤。方药: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4、气痰互阻
证候:胸部闷塞,有痰不爽,咽中如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舌苔薄腻,脉弦滑。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主方:半夏厚朴汤。方药: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5、郁损心脾
郁证日久,伤及心脾,证候:头晕神疲,心悸失眠,纳谷不香,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则:心脾两调。主方:归脾汤。方药: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木香、甘草(炙)、人参。
6、脏躁证
证候:抑郁过度,心肝血虚,以致精神恍惚,多疑善惊,哭笑无常。治则:甘缓润燥。主方:甘麦大枣汤加味。方药:炙甘草、小麦、大枣。
1、肝气郁结
证候:情怀抑郁,胸闷嗳气,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舌苔薄腻,脉弦。治则:疏肝解郁、理气畅中。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陈皮(醋炒)、柴胡、川芎、枳壳(麸炒)、芍药、甘草(炙)、香附。
2、气郁化火
证候:急躁易怒,胸胁胀痛,口干而苦,溲黄便干,嘈杂吞酸,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则:理气解郁、清肝泻火。主方:丹栀逍遥散。方药:白术、柴胡、当归、茯苓、甘草、牡丹皮、山栀、芍药。
3、血行瘀滞
证候:头痛,失眠,胸胁疼痛,状如针刺,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治则:活血化瘀、理气解郁。主方:血府逐瘀汤。方药: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4、气痰互阻
证候:胸部闷塞,有痰不爽,咽中如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舌苔薄腻,脉弦滑。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主方:半夏厚朴汤。方药: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5、郁损心脾
郁证日久,伤及心脾,证候:头晕神疲,心悸失眠,纳谷不香,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则:心脾两调。主方:归脾汤。方药: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木香、甘草(炙)、人参。
6、脏躁证
证候:抑郁过度,心肝血虚,以致精神恍惚,多疑善惊,哭笑无常。治则:甘缓润燥。主方:甘麦大枣汤加味。方药:炙甘草、小麦、大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