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裂是一种发生在脊柱部位的病变,也是一种会给患者的全身性健康都带来很大的影响的疾病,因为脊柱裂对于人的行动能力是有着特别不好的影响的。而在出现脊柱裂的问题之后,及时治疗才是良策。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脊柱裂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
一、脊柱裂是什么病
脊柱裂(bifidspine)为临床上常见脊柱畸形,其中多发于第1和第2骶椎与第5腰椎处。其发生原因主要是胚胎期成软骨中心或成骨中心发育障碍,以致双侧椎弓在后部不相融合而形成宽窄不一的裂隙。单纯骨性裂隙者称为隐性脊柱裂,最为多见;如同时伴有脊膜或脊髓膨出,则为显性脊柱裂,占1%~2%,后者在治疗上相当困难。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胚胎期第3周时,两侧的神经襞向背侧中线融合,构成神经管,其从中部开始(相当于胸段)再向上、下两端发展,于第4周时闭合。神经管形成后即逐渐与表皮分离,并移向深部。渐而在该管的头端形成脑泡,其余部位则发育成脊髓。于胚胎第3个月时,由两侧的中胚叶形成脊柱成分,并呈环形包绕神经管而构成椎管。此时,如果神经管不闭合,则椎弓根也无法闭合而保持开放状态,并可发展形成脊髓脊膜膨出。
脊柱裂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凡影响受精与妊娠的各种异常因素均有可能促成此种畸形的形成。开始时,脊髓与椎管等长,第3个月后因脊髓的生长速度慢于脊柱的生长速度而使脊髓末端的位置逐渐上升。刚出生时脊髓末端位于腰3水平,1周岁时则升至第1、第2腰椎之间,此后一直停留在这一节段。
三、治疗
1、显性脊柱裂
(1)单纯脊膜膨出或神经症状轻微的类型应尽早施术。如因全身情况等原因推迟施术时,应对局部加以保护,尤其是对脊髓外露者,应防止感染。
(2)手术原则是将后突的脊髓或神经根放归椎管(先分离松解四周的粘连),之后切除多余的硬膜囊及修补椎板缺损处(植骨等)。
(3)因脊髓神经发育不全所引起的下肢症状,可在修补术后选择相应的矫形术或矫形支具治疗,亦可同时进行。
2、隐性脊柱裂
(1)一般病例:99%以上的病例勿需治疗,但应进行医学知识普及教育,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及不良心理状态。
(2)症状轻微者:应强调腰背肌(或腹肌)锻炼,以增强腰椎局部的内在平衡。
(3)症状严重并已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者:应先做进一步检查,确定有无合并腰椎椎管或根管狭窄症、腰椎间盘脱(突)出症及椎弓断裂等。对伴发者,应以治疗后者为主,包括手术疗法。
一、脊柱裂是什么病
脊柱裂(bifidspine)为临床上常见脊柱畸形,其中多发于第1和第2骶椎与第5腰椎处。其发生原因主要是胚胎期成软骨中心或成骨中心发育障碍,以致双侧椎弓在后部不相融合而形成宽窄不一的裂隙。单纯骨性裂隙者称为隐性脊柱裂,最为多见;如同时伴有脊膜或脊髓膨出,则为显性脊柱裂,占1%~2%,后者在治疗上相当困难。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胚胎期第3周时,两侧的神经襞向背侧中线融合,构成神经管,其从中部开始(相当于胸段)再向上、下两端发展,于第4周时闭合。神经管形成后即逐渐与表皮分离,并移向深部。渐而在该管的头端形成脑泡,其余部位则发育成脊髓。于胚胎第3个月时,由两侧的中胚叶形成脊柱成分,并呈环形包绕神经管而构成椎管。此时,如果神经管不闭合,则椎弓根也无法闭合而保持开放状态,并可发展形成脊髓脊膜膨出。
脊柱裂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凡影响受精与妊娠的各种异常因素均有可能促成此种畸形的形成。开始时,脊髓与椎管等长,第3个月后因脊髓的生长速度慢于脊柱的生长速度而使脊髓末端的位置逐渐上升。刚出生时脊髓末端位于腰3水平,1周岁时则升至第1、第2腰椎之间,此后一直停留在这一节段。
三、治疗
1、显性脊柱裂
(1)单纯脊膜膨出或神经症状轻微的类型应尽早施术。如因全身情况等原因推迟施术时,应对局部加以保护,尤其是对脊髓外露者,应防止感染。
(2)手术原则是将后突的脊髓或神经根放归椎管(先分离松解四周的粘连),之后切除多余的硬膜囊及修补椎板缺损处(植骨等)。
(3)因脊髓神经发育不全所引起的下肢症状,可在修补术后选择相应的矫形术或矫形支具治疗,亦可同时进行。
2、隐性脊柱裂
(1)一般病例:99%以上的病例勿需治疗,但应进行医学知识普及教育,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及不良心理状态。
(2)症状轻微者:应强调腰背肌(或腹肌)锻炼,以增强腰椎局部的内在平衡。
(3)症状严重并已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者:应先做进一步检查,确定有无合并腰椎椎管或根管狭窄症、腰椎间盘脱(突)出症及椎弓断裂等。对伴发者,应以治疗后者为主,包括手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