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这种疾病在感染上以后还是会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发病也是相当的缓慢,在发作之前患者只是会常常的感觉到自己全身上下没有力气,总是昏昏欲睡,提不起来任何的精神,有的时候还会伴随着头晕恶心的症状,但是这些表现都不是很严重,所以说就无法引起患者的重视,没有在第一时间去治疗。
感染破伤风梭菌至发病,有一个潜伏期,破伤风潜伏期长短与伤口所在部位、感染情况和机体免疫状态有关,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为断脐带后5~7天,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1.前躯症状
起病较缓者,发病前可有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症状。
2.典型症状
主要为运动神经系统脱抑制的表现,包括肌强直和肌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肌强直的征象为张口困难和牙关紧闭,腹肌坚如板状,颈部强直、头后仰,当背、腹肌同时收缩,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而扭曲成弓,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
阵发性肌痉挛是在肌强直基础上发生的,且在痉挛间期肌强直持续存在。相应的征象为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面肌痉挛);喉头阻塞、吞咽困难、呛咳(咽肌痉挛);通气困难、发绀、呼吸骤停(呼吸肌和膈肌痉挛);尿潴留(膀胱括约肌痉挛)。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患者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并发症。
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也可自发。轻型者每日肌痉挛发作不超过3次;重型者发作频发,可数分钟发作一次,甚至呈持续状态。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病程一般为3~4周,如积极治疗、不发生特殊并发症者,发作的程度可逐步减轻,缓解期平均约1周。但肌紧张与反射亢进可继续一段时间;恢复期还可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幻觉、言语、行动错乱等,但多能自行恢复。
3.自主神经症状
为毒素影响交感神经所致,表现为血压波动明显、心率增快伴心律不齐、周围血管收缩、大汗等。
4.特殊类型
(1)局限性破伤风表现为创伤部位或面部咬肌的强直与痉挛。
(2)头面部破伤风头部外伤所致,面、动眼及舌下神经瘫患者为瘫痪型,而非瘫痪型则出现牙关紧闭、面肌及咽肌痉挛。
感染破伤风梭菌至发病,有一个潜伏期,破伤风潜伏期长短与伤口所在部位、感染情况和机体免疫状态有关,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为断脐带后5~7天,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1.前躯症状
起病较缓者,发病前可有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症状。
2.典型症状
主要为运动神经系统脱抑制的表现,包括肌强直和肌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肌强直的征象为张口困难和牙关紧闭,腹肌坚如板状,颈部强直、头后仰,当背、腹肌同时收缩,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而扭曲成弓,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
阵发性肌痉挛是在肌强直基础上发生的,且在痉挛间期肌强直持续存在。相应的征象为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面肌痉挛);喉头阻塞、吞咽困难、呛咳(咽肌痉挛);通气困难、发绀、呼吸骤停(呼吸肌和膈肌痉挛);尿潴留(膀胱括约肌痉挛)。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患者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并发症。
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也可自发。轻型者每日肌痉挛发作不超过3次;重型者发作频发,可数分钟发作一次,甚至呈持续状态。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病程一般为3~4周,如积极治疗、不发生特殊并发症者,发作的程度可逐步减轻,缓解期平均约1周。但肌紧张与反射亢进可继续一段时间;恢复期还可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幻觉、言语、行动错乱等,但多能自行恢复。
3.自主神经症状
为毒素影响交感神经所致,表现为血压波动明显、心率增快伴心律不齐、周围血管收缩、大汗等。
4.特殊类型
(1)局限性破伤风表现为创伤部位或面部咬肌的强直与痉挛。
(2)头面部破伤风头部外伤所致,面、动眼及舌下神经瘫患者为瘫痪型,而非瘫痪型则出现牙关紧闭、面肌及咽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