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敷肚脐是可以防止自己出现腹泻,腹痛的情况,对于胃肠道有很好的滋养效果,特别是一些本身肠道蠕动就不是很好的人们就可以通过这种养生方式达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不仅如此,经常用艾草敷肚脐还可以达到止血消炎,平喘止咳的效果,就连孕妇们在使用此方法后都可以有安胎的目的。
艾草熏肚脐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纲目》除记载有“白蒿”及“白艾’外,还记载有“蕲艾”(产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薪州镇),可入药。此系艾的栽培品种cv.qiai,与原种(野生种)的区别在于:栽培品种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气浓烈;叶厚纸质,被毛密而厚,中部叶羽状浅裂,上部叶通常不分裂,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最长可达7-8厘米,宽1.5厘米,叶揉之常成棉絮状;入药,性温、苦、辛、微甘。[1]
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1]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它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艾草熏肚脐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纲目》除记载有“白蒿”及“白艾’外,还记载有“蕲艾”(产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薪州镇),可入药。此系艾的栽培品种cv.qiai,与原种(野生种)的区别在于:栽培品种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气浓烈;叶厚纸质,被毛密而厚,中部叶羽状浅裂,上部叶通常不分裂,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最长可达7-8厘米,宽1.5厘米,叶揉之常成棉絮状;入药,性温、苦、辛、微甘。[1]
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1]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它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