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存在认知障碍也是一种心理障碍,这时候需要及时介入心理疗法,其中认知行为疗法就是专门针对认知障碍进行的治疗方法。认知主要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主观感受,如果存在认知障碍的话,这个人就无法表达出自己对这种事物的感受。那么认知行为疗法的7个步骤具体操作流程是如何?
认知疗法的实施步骤
认知疗法对心理障碍的治疗重点在于减轻或消除那些功能失调的认知活动,并帮助患者建立适应性的功能,鼓励患者对导致障碍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以及情感、动机等内部因素进行自我监察。他在1985年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思维
由于引发心理障碍的思维方式是自动出现的,已构成了学生思维习惯的一部分,多数学生不能意识到在不良情绪反应以前会存在着这些思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和识别这些自动化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自我演示或模仿等方法,找出导致不良情绪反应的思想。
2.识别认知性错误
所谓认知性错误即学生在概念和抽象上常犯的错误,如第一节中提到的一些非理性思维。这些错误相对于自动化思想更难识别,因此教师应听取并记录学生的自动性思维,然后帮助学生归纳出它们的一般规律。
3.真实性检验
真实性检验就是将学生的自动思维和错误观念作为一种假设,鼓励他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假设进行检验,使之认识到原有观念中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并自觉纠正,这是认知疗法的核心。
4.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并非被人注意的中心。很多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他人的评价。为此,他常常感到自己是无力的,脆弱的。如果学生认为自己的行为举止稍有改变就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和非难,那么老师可以让他不像以前那样去和人交往,即在行为举止上稍有改变,然后要求他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结果他发现很少有人注意他言行的变化,他自然会认识到自己以往观念中不合理的成分。
5.抑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多数学生都认为他们的抑郁或焦虑情绪会一直不变的持续下去,而实际上,这些情绪常常有一个开始、高峰和消退的过程,而不会永远持续。让接受咨询的学生体验这种情绪涨落变化,并相信可以通过自我监控,掌握不良情绪的波动,从而增强改变的决心。
认知疗法的实施步骤
认知疗法对心理障碍的治疗重点在于减轻或消除那些功能失调的认知活动,并帮助患者建立适应性的功能,鼓励患者对导致障碍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以及情感、动机等内部因素进行自我监察。他在1985年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思维
由于引发心理障碍的思维方式是自动出现的,已构成了学生思维习惯的一部分,多数学生不能意识到在不良情绪反应以前会存在着这些思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和识别这些自动化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自我演示或模仿等方法,找出导致不良情绪反应的思想。
2.识别认知性错误
所谓认知性错误即学生在概念和抽象上常犯的错误,如第一节中提到的一些非理性思维。这些错误相对于自动化思想更难识别,因此教师应听取并记录学生的自动性思维,然后帮助学生归纳出它们的一般规律。
3.真实性检验
真实性检验就是将学生的自动思维和错误观念作为一种假设,鼓励他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假设进行检验,使之认识到原有观念中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并自觉纠正,这是认知疗法的核心。
4.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并非被人注意的中心。很多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他人的评价。为此,他常常感到自己是无力的,脆弱的。如果学生认为自己的行为举止稍有改变就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和非难,那么老师可以让他不像以前那样去和人交往,即在行为举止上稍有改变,然后要求他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结果他发现很少有人注意他言行的变化,他自然会认识到自己以往观念中不合理的成分。
5.抑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多数学生都认为他们的抑郁或焦虑情绪会一直不变的持续下去,而实际上,这些情绪常常有一个开始、高峰和消退的过程,而不会永远持续。让接受咨询的学生体验这种情绪涨落变化,并相信可以通过自我监控,掌握不良情绪的波动,从而增强改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