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的方式是各种各样,但还是倾向于使用中药材,或者是饮食来止咳,这种止咳效果就是相当的好,比如说白前、川贝母和白芥子等,这些中药材都是可以起到一个止咳化痰的效果,甚至是可以外用,效果也是同样的好,还需要从饮食上面进行调理,功效上面就会变得更为显著一些,也不会出现副作用。
(1)白芥子:辛,温。归肺、胃经。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
(2)皂荚: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研末服,1~1.5g;亦可入汤剂,1.5~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内服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腹泻。辛散走窜之性强,非顽疾证实体壮者慎用。孕妇、气虚阴亏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3)旋复花:苦、辛、咸,微温。归肺、胃经。降气化痰,降逆止呕。煎服,3~10g;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宜包煎。
使用注意: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
(4)白前:辛、苦,微温。归肺经。降气化痰。煎服,3~10g;或入丸、散。
(5)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煎服,3~10g;研末服1~2g。
使用注意:反乌头。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6)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煎服,3~10g。
使用注意:同川贝母。
(7)瓜蒌: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而滑,脾虚便溏者及寒痰、湿痰证忌用。反乌头。
(1)白芥子:辛,温。归肺、胃经。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
(2)皂荚: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研末服,1~1.5g;亦可入汤剂,1.5~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内服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腹泻。辛散走窜之性强,非顽疾证实体壮者慎用。孕妇、气虚阴亏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3)旋复花:苦、辛、咸,微温。归肺、胃经。降气化痰,降逆止呕。煎服,3~10g;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宜包煎。
使用注意: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
(4)白前:辛、苦,微温。归肺经。降气化痰。煎服,3~10g;或入丸、散。
(5)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煎服,3~10g;研末服1~2g。
使用注意:反乌头。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6)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煎服,3~10g。
使用注意:同川贝母。
(7)瓜蒌: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而滑,脾虚便溏者及寒痰、湿痰证忌用。反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