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也叫做苍白螺旋体。梅毒作为一种高发的性病,并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各位朋友要做好预防它的工作。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会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等,做好传播途径预防的工作,那么就可以更好保障自身的健康。
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梅毒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性病,在中国发病率又有所回升。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分获得性梅毒与胎传梅毒。获得性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胎传梅毒由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从脐带血循环传给胎儿,可引起胎儿全身感染。螺旋体在胎儿内脏及组织中大量繁殖,可引起胎儿死亡或流产。
梅毒螺旋体分类
梅素螺旋体抗原分为三类:
1、螺旋体表面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凝集抗体及密螺旋体制动或溶解抗体,后者加补体可溶解螺旋体。
2、螺旋体内类属抗原: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与非病原性螺旋体有交叉反应。
3、螺旋体与宿主组织磷脂形成的复合抗原:当螺旋体侵入组织后,组织中的磷脂可粘附在螺旋体上,形成复合抗原,此种复合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磷脂的自身免疫抗体,称为反应素(Aegagin),可与牛心肌或其他正常动物心肌提取的类脂质抗原起沉淀反应(康氏试验)或补体结合反应(华氏试验)。
1981年,Fieldsteel等采用棉尾兔单层上皮细胞,在微氧条件下培养成功,在人工培养基上尚不能培养。
梅素螺旋体对温度、干燥均特别敏感,离体干燥1-2小时死亡,41℃中1小时死亡,对化学消毒剂敏感,1-2%石炭酸中数分钟死亡,对青霉素、四环素、砷剂等敏感。
致病性
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由于感染方式不同可分先天性梅毒和后天性梅毒。
前者是患梅毒的孕妇经胎盘传染给胎儿的;后者是出生后感染的,其中95%是由性交直接感染,少数通过输血等间接途径感染。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梅毒螺旋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胎儿全身感染,螺旋体在胎内儿脏(肝、脾、肺及肾上腺)及组织中大量繁殖,造成流产或死胎,如胎儿不死则称为梅毒儿,会出皮肤梅毒瘤、骨膜炎、锯齿形牙、神经性耳聋等症状。
后天获得性梅毒表现复杂,依其传染过程可分为三期:
初期梅毒:梅毒螺旋体侵入皮肤粘膜约三周后,在侵入局部出现无痛性硬结及溃疡,称硬性下疳。局部组织镜检可见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下疳多发生于外生殖器,其溃疡渗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下疳常可自然愈合,约2-3个月无症状的隐伏期后进入第二期。
二期梅毒:此期的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粘膜出现梅毒疹,全身淋巴结肿大,有时亦累及骨、关节、眼及其他器官。在梅毒疹及淋巴结中有大量螺旋体。不经治疗症状一般可在3周-3个月后自然消退而全愈;部分病例经隐伏3-12个月后可再发作。二期梅毒因治疗不当,经过5年或更久的反复发作,而进入三期。
三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的溃疡性损害或内脏器官的肉芽肿样病变(梅毒瘤),严重者在经过10-15年后引起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动脉瘤、脊髓痨及全身麻痹等,此期的病灶中螺旋体很少,不易检出。
一、二期梅毒又统称为早期梅毒,此期传染性强而破坏性小。三期梅毒又称为晚期梅毒,该期传染性小,病程长、而破坏性大。
尚未证明梅毒螺旋体内毒素或分泌外毒素,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螺旋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害及Ⅲ、Ⅳ型变态反应有关。
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梅毒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性病,在中国发病率又有所回升。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分获得性梅毒与胎传梅毒。获得性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胎传梅毒由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从脐带血循环传给胎儿,可引起胎儿全身感染。螺旋体在胎儿内脏及组织中大量繁殖,可引起胎儿死亡或流产。
梅毒螺旋体分类
梅素螺旋体抗原分为三类:
1、螺旋体表面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凝集抗体及密螺旋体制动或溶解抗体,后者加补体可溶解螺旋体。
2、螺旋体内类属抗原: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与非病原性螺旋体有交叉反应。
3、螺旋体与宿主组织磷脂形成的复合抗原:当螺旋体侵入组织后,组织中的磷脂可粘附在螺旋体上,形成复合抗原,此种复合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磷脂的自身免疫抗体,称为反应素(Aegagin),可与牛心肌或其他正常动物心肌提取的类脂质抗原起沉淀反应(康氏试验)或补体结合反应(华氏试验)。
1981年,Fieldsteel等采用棉尾兔单层上皮细胞,在微氧条件下培养成功,在人工培养基上尚不能培养。
梅素螺旋体对温度、干燥均特别敏感,离体干燥1-2小时死亡,41℃中1小时死亡,对化学消毒剂敏感,1-2%石炭酸中数分钟死亡,对青霉素、四环素、砷剂等敏感。
致病性
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由于感染方式不同可分先天性梅毒和后天性梅毒。
前者是患梅毒的孕妇经胎盘传染给胎儿的;后者是出生后感染的,其中95%是由性交直接感染,少数通过输血等间接途径感染。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梅毒螺旋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胎儿全身感染,螺旋体在胎内儿脏(肝、脾、肺及肾上腺)及组织中大量繁殖,造成流产或死胎,如胎儿不死则称为梅毒儿,会出皮肤梅毒瘤、骨膜炎、锯齿形牙、神经性耳聋等症状。
后天获得性梅毒表现复杂,依其传染过程可分为三期:
初期梅毒:梅毒螺旋体侵入皮肤粘膜约三周后,在侵入局部出现无痛性硬结及溃疡,称硬性下疳。局部组织镜检可见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下疳多发生于外生殖器,其溃疡渗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下疳常可自然愈合,约2-3个月无症状的隐伏期后进入第二期。
二期梅毒:此期的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粘膜出现梅毒疹,全身淋巴结肿大,有时亦累及骨、关节、眼及其他器官。在梅毒疹及淋巴结中有大量螺旋体。不经治疗症状一般可在3周-3个月后自然消退而全愈;部分病例经隐伏3-12个月后可再发作。二期梅毒因治疗不当,经过5年或更久的反复发作,而进入三期。
三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的溃疡性损害或内脏器官的肉芽肿样病变(梅毒瘤),严重者在经过10-15年后引起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动脉瘤、脊髓痨及全身麻痹等,此期的病灶中螺旋体很少,不易检出。
一、二期梅毒又统称为早期梅毒,此期传染性强而破坏性小。三期梅毒又称为晚期梅毒,该期传染性小,病程长、而破坏性大。
尚未证明梅毒螺旋体内毒素或分泌外毒素,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螺旋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害及Ⅲ、Ⅳ型变态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