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子囊瘤是一种错构瘤,具有遗传性。男性比较容易患上多发性子囊瘤,多出现在胸部、前臂屈侧和阴囊等处,本身无自觉症状,但在感染之后会有局部红肿、疼痛的症状。我们可以尽可能多的了解这种疾病,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应对,严重的可考虑手术进行切除。
本病是一种错构瘤,为皮脂腺开口处受阻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部分多发性脂囊瘤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突变位于角蛋白17基因。单发脂囊瘤是散发孤立肿瘤。
发性脂囊瘤—多发性脂囊瘤较为罕见特征是位于真皮的多发性皮脂填充囊肿,直径从小于3mm至大于等于3cm均有可能病变通常出现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包括头皮、间擦部位和生殖器,但好发于胸部。
多发性脂囊瘤是由KRT17基因KRT17基因KRT17基因突变引起,大多数情况下为散发病例,但可能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损组织病理显示囊肿位于真皮,衬有复层鳞状上皮薄壁并填充有小皮脂腺小叶和皮脂。
由于皮损数量多,治疗有难度。治疗选择包括手术切除,切开挤出囊肿内容物再剜除囊壁,以及二氧化碳激光疗法。
临床表现
皮损为多发半球形隆起,直径1~2cm,表面皮肤正常,或淡黄色、淡蓝色,橡皮样硬度,触之可以移动。有时在其顶部中央可见一凹陷小孔,从中可挤出皮脂样物质。好发于胸部、前臂屈侧和阴囊等处。始发于青少年,逐渐增多,好发于男性。一般无自觉症状,如有继发感染,局部红肿、疼痛。
检查
皮损组织病理显示囊肿位于真皮中部,囊壁由数层复层扁平上皮构成,囊壁内侧为嗜伊红的角质层,无颗粒层,并可见皮脂腺小叶附于囊壁或其周边。
治疗
1.一般不需治疗。
2.单个较大皮损可手术切除。
3.如果皮损合并细菌感染,可口服抗生素。
4.多发皮损口服异维A酸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
本病是一种错构瘤,为皮脂腺开口处受阻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部分多发性脂囊瘤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突变位于角蛋白17基因。单发脂囊瘤是散发孤立肿瘤。
发性脂囊瘤—多发性脂囊瘤较为罕见特征是位于真皮的多发性皮脂填充囊肿,直径从小于3mm至大于等于3cm均有可能病变通常出现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包括头皮、间擦部位和生殖器,但好发于胸部。
多发性脂囊瘤是由KRT17基因KRT17基因KRT17基因突变引起,大多数情况下为散发病例,但可能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损组织病理显示囊肿位于真皮,衬有复层鳞状上皮薄壁并填充有小皮脂腺小叶和皮脂。
由于皮损数量多,治疗有难度。治疗选择包括手术切除,切开挤出囊肿内容物再剜除囊壁,以及二氧化碳激光疗法。
临床表现
皮损为多发半球形隆起,直径1~2cm,表面皮肤正常,或淡黄色、淡蓝色,橡皮样硬度,触之可以移动。有时在其顶部中央可见一凹陷小孔,从中可挤出皮脂样物质。好发于胸部、前臂屈侧和阴囊等处。始发于青少年,逐渐增多,好发于男性。一般无自觉症状,如有继发感染,局部红肿、疼痛。
检查
皮损组织病理显示囊肿位于真皮中部,囊壁由数层复层扁平上皮构成,囊壁内侧为嗜伊红的角质层,无颗粒层,并可见皮脂腺小叶附于囊壁或其周边。
治疗
1.一般不需治疗。
2.单个较大皮损可手术切除。
3.如果皮损合并细菌感染,可口服抗生素。
4.多发皮损口服异维A酸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