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儿童感染之后会形成水痘,有些人感染之后甚至没有症状。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有很多,一般主要是西医进行治疗,也有患者关心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那么,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吧。
该病多因情志内伤、肝郁化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或忧思伤脾,导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久化热,以致湿热内蕴;兼外受毒邪,则湿热火毒熏蒸皮肤而发疹。
辨证主要辨肝胆火盛和湿盛,临床以肝胆火盛型多见。皮疹大部或全部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者,多属气滞血瘀;而老年患者疼痛日久亦有属气血虚者,应注意辨别。
治疗主要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为宜,结合外治。初期以清热利湿为主,后期以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其中体虚者,以扶正祛邪与通络止痛并用。
分型及用药
肝经郁热型
主症: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治法:清泻肝火,解毒止痛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紫草10g,板蓝根15g,延胡索10g。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6g,栀子9g,黄芩9g,柴胡6g,生地黄9g,泽泻12g,当归3g,车前子9g,木通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
脾虚湿蕴型
主症:皮损色淡,疼痛不显,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代表方:除湿胃苓汤加减
除湿胃苓汤:苍术15g,厚朴9g,陈皮9g,猪苓9g,泽泻15g,赤茯苓9g,白术9g,滑石15g,防风9g,山栀子9g,木通10g,肉桂5g,甘草5g,灯心2g。水煎液,每日一剂。
气滞血瘀型
主症: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放射到附近部位,痛不可忍,坐卧不安,重者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舌暗,苔白,脉弦细。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制香附10g,延胡索19g,莪术10g,珍珠母20g,生牡蛎20g,磁石20g等。
桃红四物汤:熟地黄15g,当归12g,芍药10g,川芎8g,桃仁6g,红花4g。水煎服,每日一剂。
该病多因情志内伤、肝郁化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或忧思伤脾,导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久化热,以致湿热内蕴;兼外受毒邪,则湿热火毒熏蒸皮肤而发疹。
辨证主要辨肝胆火盛和湿盛,临床以肝胆火盛型多见。皮疹大部或全部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者,多属气滞血瘀;而老年患者疼痛日久亦有属气血虚者,应注意辨别。
治疗主要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为宜,结合外治。初期以清热利湿为主,后期以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其中体虚者,以扶正祛邪与通络止痛并用。
分型及用药
肝经郁热型
主症: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治法:清泻肝火,解毒止痛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紫草10g,板蓝根15g,延胡索10g。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6g,栀子9g,黄芩9g,柴胡6g,生地黄9g,泽泻12g,当归3g,车前子9g,木通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
脾虚湿蕴型
主症:皮损色淡,疼痛不显,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代表方:除湿胃苓汤加减
除湿胃苓汤:苍术15g,厚朴9g,陈皮9g,猪苓9g,泽泻15g,赤茯苓9g,白术9g,滑石15g,防风9g,山栀子9g,木通10g,肉桂5g,甘草5g,灯心2g。水煎液,每日一剂。
气滞血瘀型
主症: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放射到附近部位,痛不可忍,坐卧不安,重者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舌暗,苔白,脉弦细。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制香附10g,延胡索19g,莪术10g,珍珠母20g,生牡蛎20g,磁石20g等。
桃红四物汤:熟地黄15g,当归12g,芍药10g,川芎8g,桃仁6g,红花4g。水煎服,每日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