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同时间段的人们在测量体温的时候数值都不完全一致,会有一定的偏差,不过差距不会那么大,毕竟人们的身体体温还是比较恒定,不会有太过于明显的上下变化,基本上都是会使得自己的身体体温保持在三十七度左右,如果自己在测量出来不是这个数值就说明自己的身体已经发生了病变。
在健康状态时,如饮食正常,衣着适宜,人体的体温一般是比较恒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于36.2℃~37.2℃),而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7.3_38℃是低热,38.1_41℃是高热。
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
儿童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
儿童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
儿童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
通过测量后,儿童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不超过38℃称为低热,超过39℃者为高热。
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
性别因素
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女性的体内脂肪较男性为高这也应该是一个原因。
年龄因素
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肤汗腺发育又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波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昼夜因素
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4-8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之间。这种昼夜有规律的波动,是由于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活动、代谢、血液循环等相应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的。而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周期性波动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情绪与运动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
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
在健康状态时,如饮食正常,衣着适宜,人体的体温一般是比较恒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于36.2℃~37.2℃),而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7.3_38℃是低热,38.1_41℃是高热。
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
儿童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
儿童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
儿童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
通过测量后,儿童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不超过38℃称为低热,超过39℃者为高热。
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
性别因素
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女性的体内脂肪较男性为高这也应该是一个原因。
年龄因素
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肤汗腺发育又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波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昼夜因素
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4-8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之间。这种昼夜有规律的波动,是由于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活动、代谢、血液循环等相应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的。而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周期性波动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情绪与运动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
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