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萎缩的情况,除非是年纪大了以后,身体逐渐走向衰竭,所以才会出现萎缩的症状表现,其实经过研究发现,人们出现萎缩的原因,大多数来自和个人的身体疾病,遗传因素,基因链是有关系的,单侧面部萎缩,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其中不排除可能来源于遗传方面的因素。
病因
病因未明。可能为遗传疾病。认为是植物神经系统的中枢性或周围性损害,引起单侧面部组织的营养障碍,单侧面部组织全部萎缩,其中皮下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萎缩较明显。15%伴有大脑半球萎缩,可能是同侧、对侧或双侧性的。
检查诊断
特征为面偏侧组织一部或全部进行性萎缩。
女性约占3/5,20岁前发病者占3/4,起病隐袭。左侧较多见,面部萎缩多从一部分开始,进展速度不定,一般约2~10年发展成面偏侧全部萎缩。5%的病例累及两侧面部,除面部萎缩外,常可涉及软腭、舌和口腔粘膜,偶见同侧颈、胸以至躯干和四肢萎缩(约占10%).患侧面部凹陷呈老人貌,与健侧呈鲜明对照,头发、眉毛、睫毛常脱落,有白斑、皮肤痣等。可有面痛或偏头痛,感觉障碍少见,除患侧汗腺和泪腺调节障碍外,可见Horner氏综合征,少数患者有癫痫发作,约半数脑电图有阵发性活动。伴有大脑萎缩者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
注意鉴别以下病症:
1、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为一种风湿性疾病,一型局限于皮肤,另一型兼及内脏.常为20~50岁间的育龄妇女,男女之比约为1:2~3.常先有雷诺氏现象(90%)或对称性手指肿胀可僵硬,皮肤病变一般先见于手指和双手或颜面,呈肿胀浮肿,无压痕(肿胀期),继之皮肤增厚变硬如皮革,无光泽(硬化期),最后皮肤萎缩(萎缩期),皮肤病变逐渐向臂、颈、胸腹部蔓延。面部正常皮纹消失,面容刻板,张口困难,硬化部位色素沉着,间以脱色斑。
2、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发生于青少年的缓慢进行的面肌萎缩,特殊的“肌病面容”,为上睑稍下垂,额纹和鼻唇沟消失,表情运动微弱或消失,因口轮匝肌的硬性肥大嘴唇显得增厚而微翘(猫脸).伴闭眼不紧,吹气鼓腮不能,肱、肩、面肌肉萎缩,上臂抬举无力,上肢平举时肩胛骨呈现翼样突破。血清激酸磷酸激酶(CPK)、丙酮酸激酶(PK)等活性增高。
3、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女性多见,多于5~10岁前后起病,常对称性分布,进展缓慢。特征为进行性的皮下脂肪消失或消瘦,起病于面部,面颊及颞颥部凹入,皮肤松弛,失去正常弹性,眼眶深陷,继之影响颈、肩、臂及躯干。部分病例病变仅局限于面部或半侧面部、半侧躯体,可能与Parry-Rombery氏综合征混淆,但前者活组织检查仅皮下脂肪组织消失。
治疗护理
单侧面部萎缩综合征的治疗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许多患者四处求医,花了大量的金钱,最终却没有任何效果。该病的主要危害是导致患者容貌的损害,轻者面部不对称不明显,重者一侧面部如骷髅的半面人,给患者和家属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一旦面部萎缩没有继续进展,就可考虑整形外科手术治疗。整形的目的是恢复一个和谐对称的面部轮廓。
中重度的病人往往不只是面部皮肤皮下组织的萎缩了,可能涉及深面的骨骼,也会涉及眼睛,出现视力下降或眼球凹陷,上下颌骨出现偏斜,鼻翼、唇出现萎缩,太阳穴部位凹陷等复杂的面部不对称畸形。因此在治疗方面也必须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即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多次手术,方能使患者恢复和谐的容貌。
患者一旦发生单侧面部萎缩综合征,不能病急乱投医。选择的医生必须要有足够的整形外科知识和技能,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或盲目治疗,否则后患无穷。
病因
病因未明。可能为遗传疾病。认为是植物神经系统的中枢性或周围性损害,引起单侧面部组织的营养障碍,单侧面部组织全部萎缩,其中皮下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萎缩较明显。15%伴有大脑半球萎缩,可能是同侧、对侧或双侧性的。
检查诊断
特征为面偏侧组织一部或全部进行性萎缩。
女性约占3/5,20岁前发病者占3/4,起病隐袭。左侧较多见,面部萎缩多从一部分开始,进展速度不定,一般约2~10年发展成面偏侧全部萎缩。5%的病例累及两侧面部,除面部萎缩外,常可涉及软腭、舌和口腔粘膜,偶见同侧颈、胸以至躯干和四肢萎缩(约占10%).患侧面部凹陷呈老人貌,与健侧呈鲜明对照,头发、眉毛、睫毛常脱落,有白斑、皮肤痣等。可有面痛或偏头痛,感觉障碍少见,除患侧汗腺和泪腺调节障碍外,可见Horner氏综合征,少数患者有癫痫发作,约半数脑电图有阵发性活动。伴有大脑萎缩者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
注意鉴别以下病症:
1、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为一种风湿性疾病,一型局限于皮肤,另一型兼及内脏.常为20~50岁间的育龄妇女,男女之比约为1:2~3.常先有雷诺氏现象(90%)或对称性手指肿胀可僵硬,皮肤病变一般先见于手指和双手或颜面,呈肿胀浮肿,无压痕(肿胀期),继之皮肤增厚变硬如皮革,无光泽(硬化期),最后皮肤萎缩(萎缩期),皮肤病变逐渐向臂、颈、胸腹部蔓延。面部正常皮纹消失,面容刻板,张口困难,硬化部位色素沉着,间以脱色斑。
2、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发生于青少年的缓慢进行的面肌萎缩,特殊的“肌病面容”,为上睑稍下垂,额纹和鼻唇沟消失,表情运动微弱或消失,因口轮匝肌的硬性肥大嘴唇显得增厚而微翘(猫脸).伴闭眼不紧,吹气鼓腮不能,肱、肩、面肌肉萎缩,上臂抬举无力,上肢平举时肩胛骨呈现翼样突破。血清激酸磷酸激酶(CPK)、丙酮酸激酶(PK)等活性增高。
3、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女性多见,多于5~10岁前后起病,常对称性分布,进展缓慢。特征为进行性的皮下脂肪消失或消瘦,起病于面部,面颊及颞颥部凹入,皮肤松弛,失去正常弹性,眼眶深陷,继之影响颈、肩、臂及躯干。部分病例病变仅局限于面部或半侧面部、半侧躯体,可能与Parry-Rombery氏综合征混淆,但前者活组织检查仅皮下脂肪组织消失。
治疗护理
单侧面部萎缩综合征的治疗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许多患者四处求医,花了大量的金钱,最终却没有任何效果。该病的主要危害是导致患者容貌的损害,轻者面部不对称不明显,重者一侧面部如骷髅的半面人,给患者和家属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一旦面部萎缩没有继续进展,就可考虑整形外科手术治疗。整形的目的是恢复一个和谐对称的面部轮廓。
中重度的病人往往不只是面部皮肤皮下组织的萎缩了,可能涉及深面的骨骼,也会涉及眼睛,出现视力下降或眼球凹陷,上下颌骨出现偏斜,鼻翼、唇出现萎缩,太阳穴部位凹陷等复杂的面部不对称畸形。因此在治疗方面也必须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即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多次手术,方能使患者恢复和谐的容貌。
患者一旦发生单侧面部萎缩综合征,不能病急乱投医。选择的医生必须要有足够的整形外科知识和技能,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或盲目治疗,否则后患无穷。